原创 聊聊小儿中药足浴
2020年03月17日 【健康号】 秦后伟     阅读 9136

小儿生病服药困难,一是沟通困难,二是刺激脾胃,有潜在的肝肾损伤负担。中药足浴,属于中药外用的范畴,简单有效,适合小儿

中药足浴疗法

    概念

   中药足浴疗法利用水的温热作用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与足部穴位,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和经络传导,输布到人体脏腑组织,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原理: 

    正如吴师机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其用药根据辨证论治,以偏纠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中药足浴疗法通过人体皮肤穴位给药,利用经络沟通内外,使药物直达脏腑。(中药灌肠疗法、贴敷疗法)。

《理瀹骈文》中说:“病之所在,各有其位,各有其名,各有其形……按其位,循其名,核其形,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

足部与全身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经脉紧密相连,足三阴、足三阳经脉起止于足部。不论是温热的水、 药物还是手法,都可以刺激足部穴位,通过经络系统,调理脏腑功能,达到强身、保健、治病的目的。

西方医学研究:

全息胚原理:    人的双脚是人整体的一个缩影:脚趾为头部,前脚掌为胸部,脚心为腹部,脚跟骨盆。人体内各器官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足浴时可刺激全足反射区,调节脏腑器官功能,达到养生保健作用。热水足浴, 可增加血液回流速度,使血液循环畅通,改善相关脏器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改善亚健康状态,促进疾病痊愈。通过刺激脚上的神经末梢,可以消除疲劳状态。这种良性刺激还可反射到大脑皮层,促使血管扩张,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使大脑抑制过程增强,产生镇静作用,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性激素的正常分泌。

现代研究,药浴疗法退热的作用机制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药浴时水温一般较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能起到发汗、消炎、止痛作用。其次,药浴时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其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的损耗,能达到较高的有效浓度,起到较好的全身治疗作用。另外,药浴时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能使毛孔开放,并提高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促进药物的穿透、扩散,增加皮肤的渗透、吸收。 全身药浴较之足浴,药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大,可以更快更好的发挥其发汗解热作用。(也有缺点)   

总结:药液的温热作用、中药透皮吸收、刺激穴位、经络联通。

优势:易于接受、较成人效果好,避免了脾胃肝肾副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意为通过熏蒸、浸浴等方法助阳化气,使邪从汗出,乃“汗”法也。

中药药浴的作用机理切合外感病的病机,因此,从古至今一直用于外感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小儿药浴更有其自身的优势,因小儿肌肤柔嫩,皮肤含水量高、亲水性强,皮肤温度较成人高,皮肤角质层不如成年人发达,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这些都增加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更有利于发挥药浴疗法的治疗作用。

另外,洗浴是小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浴疗法可寓洗浴于治疗之中,操作方便,避免了小儿口服药物困难的弊端,易为患儿和家长接受。温水可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充足增加了药物的吸收,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足部汗腺、皮脂腺、毛孔等途径渗透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在全身器官、组织发挥作用,无须经过消化系统,有效减少了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利用率。足浴时中药经过 透皮吸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不良反应。

中药足浴利用内病外治的原理,在足浴时,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合小儿体质的中药,配合足部穴位按摩,不仅能增强足浴的效果,还能增强小儿的抵抗力。

与中药敷贴相比,皮肤过敏的概率小很多。

方法

  用凉水先把中药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煮开,转到小火煮3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入足浴盆中,水热时大人用手或毛巾浸药液后捂患儿脚,温度适中时将脚放入足浴盆中。若患儿不出汗,则泡15分钟;若出汗即停,不可令大汗出。泡完脚后用干净的温水洗一洗,注意保暖,穿袜子,尽量不出门,以防着凉后重感。一副药早晨泡一次,晚上温一下再泡一次,然后倒掉。对于发热性疾病,足浴的同时应当配合和热的稀粥,或者泡脚结束后再喝适量的热稀粥,并配合再盖被子发汗。

注意事项

1.小儿最好有自己的足浴盆,以防与家庭其他成员交叉感染或被染上足癣等。

  2.餐前、餐后1h不宜进行足浴。 中药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容易造成胃肠 及内脏血液减少。餐前中药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 消化不利。餐后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故餐 后立即进行足浴,使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造成胃肠血容量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 养缺乏。因此,最好餐后1h进行足浴。

3.足浴时若出现 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应暂停足浴,必要时进行专科诊疗。

   古今案例

古人云“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 脚先衰”“养树护根,养人护足”。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浴防病治病。中国古代记载了很多名人靠足浴养生保健的故事。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都用足浴强身健体,并说:“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 药,其效百倍。”     

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视“读书”“早起”和 “足浴保健”为人生三大得意之举。近代京城名医施今墨每晚必用花椒水泡脚养生。可见足浴在古人养生保 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门诊医案一:

  某女,1岁,发热3天,初起低热,第2天开始高热39℃,去医院就诊后,查肺炎支原体弱阳性,医生告知扁桃体化脓,给于口服阿奇霉素及抗病毒中成药。因口服药物困难,配合中药泡脚。

    泡脚一次后热退,逐渐出大片疹子,考虑患儿出过幼儿急疹,从拍的照片和视频看,像是幼儿急疹,其实好多病毒感染,从表出的话,往往都有一些出疹子的表现。正所谓从太阳表出。

    方选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合部分消食药。

   门诊医案二:

   该患儿是食积内热,经常流鼻血,疫情期间通过网上平台,初步判断为食积内热考虑少阳病包括诸孔窍疾病,内热无从出入,导致鼻子出血,给于小柴胡汤合保和丸的思路,又加少许白茅根、大青叶之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