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同治止口苦
2023年10月26日 【健康号】 平平淡淡才是最好人生     阅读 214

导语:口苦的患者看过来~
引言
关于口味异常,中医学一般按五行理论认为酸属肝、苦属心、甘属脾、辛属肺、咸属肾。蒋师认为,倘若不加分辨地按这类机械教条的理论去临证,很容易无功而返。试看下案。

  诊疗经过  

倪某,男,45岁。

初诊日期:2018年2月8日。

主诉:口苦、口干、口臭数年;平素易饥,二便调,夜寐尚可;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竹茹10克,枳实12克,黄连6克,芦根30克。14 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3月22日)

 患者诉服用上方诸症明显减轻,但停药后上述诸症又起,诉阴囊潮湿多汗,舌脉同上。上方再加佩兰9克、藿香9克、人中黄6克、六一散10克。14 剂。

患者服用上方两周后,约有半年未再复诊,直至同年8月13日来诊。

诉自3月服药 2 周后,诸症告失。但近日再次出现口苦、口臭,阴汗则已较前为少,舌红、苔黄厚腻,脉细弦。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人中黄9克,人中白9克,白豆蔻 9 克,连翘15克。14 剂。每日1剂, 水煎服。

四诊(8月27日)

患者口苦、口臭稍有改善,但觉效果不如服用初诊方。遂改予2月8日初诊方。14 剂。

 五诊(9月17日)

再服用初诊方后,口苦、阴汗等症均明显减轻。续予14剂以资巩固。 

按语

按上述数诊均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未用木通、甘草)进行治疗,多数场合下症状改善明显、 而且屡用屡效,但有时疗效却又不甚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必要分析一下各诊的用药情况。 

初诊用龙胆泻肝汤加芦根,效果明显。二诊为初诊停药近一个月,因诸症消而复起、阴汗,故增佩兰、藿香、人中黄、六一散以清中下焦湿热,此后因诸症消失半年未来就诊。 三诊患者诉口干苦臭复发,正值长夏湿甚时节,舌苔黄厚腻,用龙胆泻肝汤加人中黄、人中白、白豆蔻、连翘等清湿热之品,然则口苦改善并不明显。四诊时因患者反馈初诊方获效最佳,便又改用初诊处方。

分析可见,当联合运用黄连温胆汤加芦根时,消除口苦疗效就比单用龙胆泻肝汤更好,这是什么原因?

《内经》认为口苦是由于肝胆蕴热所致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其称口苦为“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肝与胆脏腑互为表里、关系最为密切,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肝与胆又直接接壤在一起,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又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因此,当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影响肝主疏泄功能,则胆气上溢而致口苦。另一方面,胆为中精之腑,内藏胆汁,色黄绿而味苦。胆汁的化生与排泄由肝主疏泄控制调节,而胆汁的储存和施泄于小肠以助脾胃消化,亦需胆腑清净;肝热必将逼炽胆热,胆热也可由痰热内扰所致,使胆失清净而发为口苦。

龙胆泻肝汤可清利肝胆实火湿热自不必说,再加黄连温胆汤清胆腑痰热,两方联合肝胆并治,清热祛湿化痰之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所以用于口苦疗效会更好些。蒋师曾说口苦一症辨证为肝经湿热者居多,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获效者可达十之七八,且疗效重复性较好;同时他又认为,对于舌红、苔黄腻的口苦,龙胆泻肝汤联合黄连温胆汤则疗效更好。


  师生互动  

问曰:为什么要加用芦根?

蒋师答曰:一是芦根有协助清热的作用;二是此类口苦者往往伴有口干,为热灼津液所致,芦根生津有助于纠正口干,且使清热不致伤津;三是芦根还有一定的排痰作用(如治疗肺痈之苇茎汤中有芦根),可助温胆汤化痰;四是芦根可“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新修本草》),其与温胆汤中竹茹同用可清泻胃热、降逆止呕,有助于压抑胆气上溢而止口苦。

                      ( 图文编辑:张烨)

作者简介

张烨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副主任医师

⚫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  蒋健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岐黄学者工作室师承学员


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中医内科

蒋健主任医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