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症状,我们很多努力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为了减轻焦虑
2020年07月10日 【健康号】 刘会国     阅读 8269

在中国,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57%,是各类精神障碍中最高的。但现实中焦虑障碍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并不理想,很多患者饱受数年痛苦后才走进精神科诊室。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对焦虑障碍的认识。
今天,我们再来详细介绍一下焦虑障碍中两个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焦虑和恐惧是很常见的情绪。
焦虑是对未来威胁的预期性反应,可以表现为紧张、担心、着急等。如想到几天后的考试非常紧张,听说小区发现了新冠肺炎病例十分担忧。
而恐惧是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产生的反应,是一种更剧烈的焦虑。如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吓到而大喊。

适度的焦虑和恐惧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动力去做更好的准备以改善处境或躲避危险。比如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担忧会让我们加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对车祸的恐惧让我们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

但如果过度焦虑或恐惧,与相应的压力或威胁不成比例甚至脱离相应的处境,成为持久的情绪状态,那么就成病理性的了,比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下面我们重点说说它们的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也称“慢性焦虑”,核心特征是显著/过度的焦虑,并且是泛化且持久的。
显著
指焦虑往往脱离相应的情景,或者程度上明显与相应的压力、威胁不成比例,是一种不必要的、过度的焦虑。比如一位妈妈看到孩子磕破一点皮,就开始担心孩子会患破伤风而危及生命,忧虑不已。
泛化
指焦虑往往不限于某种特定的情景,通常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身体健康、安全、财务状况、工作等最为常见,可以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而有时患者的焦虑甚至没有明确的焦虑对象或者缺乏相应的外部环境(即“自由浮动”)。
持久
意味着焦虑是慢性、长期存在的。患者会伴随有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坐立不安、颤抖、头疼、心慌、出汗、口干、胃肠道反应等,因此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躯体症状最先到综合医院就诊而非精神科,而且往往经过全面检查也未发现可解释身体不适的明确病因。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也称“急性焦虑”,是一种急性的严重焦虑(惊恐)的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体验到突然出现的高度恐惧(往往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可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头昏、全身发麻等身体症状(自主/植物神经症状),继发出现濒死感或死亡恐惧,或者感到自己就要失控、害怕发疯。有的患者会感觉这个世界突然变得不真实了,或者自己变得不真实。
一次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也可能更久,发作后的疲乏感可能会持续1-2天。
因为发作时剧烈的躯体不适,多数患者会误认患有躯体疾病而打急救电话求助。然而经过检查往往得到“没有躯体疾病”的结论。一般患者的发作缺乏明确的触发因素,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情景,但个别患者也可能会有一定的触发情境。
患者往往对再次发作感到担忧,并且可能会回避一些场合,比如既往有过惊恐发作的场合,一些无法及时获得医疗救助的场合,或者为了避免独处而变得依赖他人。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