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型糖尿病
2018年12月28日 【健康号】 孙妍     阅读 6429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终身使用胰岛素。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孙妍

症状体征

1.多尿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5.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用药治疗

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一般包括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

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7.0%< span="">6.5%;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HbA1c<9.0%;< span="">

超过上述值为血糖控制差。

1.胰岛素治疗

1)治疗方案的选择:

短效与长效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三餐前注射3次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在睡前或其他时间加入长效胰岛素,因为长效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一般不能维持24小时,也可以分两次注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持续胰岛素输注状态,应用越来越广泛。可帮助患儿较早进入蜜月期,更好控制血糖,减少远期并发症。

(2)剂量调整:

胰岛素敏感系数:100除以一天所用胰岛素总量,大约为1个单位胰岛素能降低多少mmol血糖。注意如果出现低血糖,可以根据公式估算少打多少单位胰岛素,而不要不打胰岛素。

(3)注射部位:双上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腹壁等部位为宜。应按顺序成排轮换注射,每针每行间距均为50px。以防止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发生局部皮下组织的纤维化或萎缩。

2.计划饮食

糖尿病儿童饮食计划原则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食物成分中蛋白质应以动物蛋白为主;脂肪应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最好摄入足够的蔬菜或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每天每餐的热量分配应基本固定,可以分为早餐占1/5,午餐和晚餐各占2/5,每餐中留少量作为餐间点心,并按时定量进餐。不能按时进餐时必须测餐前血糖调整胰岛素或进餐量。

3.运动治疗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肥胖的发生,调节血脂,增强体质等,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4.糖尿病患儿的教育及心理治疗 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对患儿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及心理教育。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理病因

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现已证实某些HIA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强烈的相关性。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疾病诊断

HbA1C≥6.5%

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OGTT 2h 血糖≥11.1mmol/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

鉴别诊断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起先可用药物促进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终因长期药物刺激使人体胰岛功能衰竭,而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

检查方法

1.尿液检查

(1)尿糖:阳性

 (2)尿酮:酮症时升高

(3)尿白蛋白:糖尿病肾损害,会有尿微量白蛋白升高

 2.血液检查

(1)血糖:升高

 (2)血酮:酮症诊断标准β-羟丁酸≥3mmol/L

 (3)酸中毒: pH常低于7.3,和/或碳酸氢盐常低于15mmol/L

(4)电解质:应注意血钠、血钾、血磷和血镁的测定。

(6)血肌酐和尿素氮:常因失水、循环衰竭(肾前性)及肾功能不全而升高。补液后可恢复。

7)其他辅助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常和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所以眼底检查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就要警惕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存在。

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尤其定期复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

1型糖尿病的管理至关重要,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孙妍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
熟练诊治儿科常见病及感染类疾病, 擅长诊治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对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