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胆囊形态及胃排空情况的变化
2018年02月24日 【健康号】 赵刚     阅读 954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餐后饱胀感不适、早饱感、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部分与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及生活中各种压力、挫折导致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紧张,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致使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抑,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因而临床出现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以及神经受体兴奋亢进的一系列表现,而在B超实时下出现胆囊增大和胃排空缓慢现象。本文主要通过B超观察中医药在调节FD胃肠动力方面的有效性,通过观察胆囊大小、厚度、胆囊内透声和囊壁回声改变,胃蠕动、胃壁回声等情况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1、辨证论治
实证:(1)邪热内结:治宜清热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大黄、黄答、黄连)。胸闷加瓜蒌;恶心呕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2)饮食积滞: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植、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获菩、苍术、厚朴、积实、连翘)。(3)痰湿内阻: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陈汤(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薏气不除加旋复花;胸隔满闷加瓜蒌、建白;痰黄,口干加黄苓。(4)肝郁气滞: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弓、苍术、香附、炒山桅、神曲)加味,气郁甚加木香、积壳,痰多加陈皮、半夏。
虚证:治宜健脾理气。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内金、积壳)。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若脾虚而又水热互结、虚实相兼者,可用仲景泻心汤意,既调补脾胃,
又辛开苦降,和中消痞。半夏、黄答、黄连、生姜、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2结果
2.1判断标准:胆囊容积测量正常值范围16-26mL,如超过26mL或单独长径>9cm,宽径>3cm,
可认为胆囊增大;胆囊壁厚度正常一般在4mm以内,如超过4mm,或可见壁回声增强不平,可认为胆囊壁毛糙。胃蠕动一般食物进入胃后约5min即开始,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胃蠕动波的频率正常约3次/min,并需1min到达幽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2次/min,可认为胃蠕动减慢。


排空异常判定标准:在进餐后45min,胃前后径大小高于正常平均值56.00(超声检查单位)时,认定为排空延迟。


2.2中医疗效标准:恶心呕吐、上腹痛消失,腹胀症状减轻,食欲明显改善,达到临床疗效,B超胃排空功能检查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胆囊大小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囊壁变光洁。


2.3检测结果:300例FD患者中医药治疗前胆囊增大154例(62.60%),胃排空减慢205例(83.30%);中医药治疗后10天后复查上述指标,可见胆囊大小改善,胃排空速度恢复,有效率平均达到95.33%,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3讨论
FD在中医属“胃肮痛”、“心下痞”等范畴,其病机多为喜、忧、思、恼、怒、悲、惊等情绪波动剧烈、持久过度或六淫邪气所触,影响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引起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如怒伤肝,思虑伤脾。七情致病以肝脾为多见,因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气郁而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因而发生胃脘胀闷,脘痛连胁,嘈杂吞酸;肝胆相表里,胆附于肝,内藏精汁(胆汁),其经脉相互络属,胆汁来源于肝,肝气不畅。由于胆汁对消化饮食有特殊作用,所以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产生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实证邪热内结:治宜清热消痞;饮食积滞: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痰湿内阻: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肝郁气滞: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虚证治宜健脾理气。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若脾虚而又水热互结、虚实相兼者,可用仲景泻心汤意,既调补脾胃,又辛开苦降,和中消痞。


本文选自黄伟刚,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刀第37卷第1期。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赵刚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上...
肝胆外科,普外科,胆...
肝胆外科、胆石病、胆囊息肉的外科治疗,专长保胆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手术;...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