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缪晓辉论健——健康自我管理的关键点
2018年03月28日 【健康号】 缪晓辉     阅读 8442

所谓健康自我管理,是相对于“他人”协助管理而言的。如今有很多所谓“健康管理”机构,帮你建立健康档案,要求你定期体格检查,经常给你推送一些或个性化或泛泛而谈的保健、防病、养生和疾病诊治的知识。这种“专业”的有偿健康管理服务可能会对你的健康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方面由于各种健康管理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甚至资质都存有疑问,你很难花钱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另一方面,你可能如同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大人搀扶你一把,甚至抱你一程,但脚下的路主要还是要自己走,所以,健康管理的最终落实者还是自己。 


简单地理解,健康自我管理就是“我的健康我做主”,但健康管理的实践表明,“做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成为真正健康管理的主人,需要你用心琢磨、多学多思,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家庭背景和身体素质等制定一整套高度个性化的方案,而且还要随着很多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尤其是要根据年龄和身体机能的改变而做出相应改变。这并不容易,但可以抓住几个关键点。笔者认为这些关键点的核心是科学和坚持。 


第一,因人而异 

健康管理,必须结合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工作性质、长期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基础等,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简单地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比如,老年人不合适开展剧烈的锻炼活动;女性在更年期的精神卫生问题需要得到更多重视;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需要更多地关注饮食健康摄入和膳食的合理搭配;长期蜗居办公室的人,就需要特别关注脊柱健康和眼睛的保护;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人,健身运动尤其要适度和循序渐进。 


第二,科学规范 

大多数人对健康管理的问题属于“自学成才”,不可避免地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而这些可以视作不科学的认识误区,常常会给健康管理带来危害而不是获益。又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冠以“科普”的街头小报,也包括老幼皆喜欢的微信,一直有虚假的所谓科普信息在传播,其影响力和迷惑性却很强。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所谓碱性食物有益健康,完全是伪科学的一派胡言;又所谓经常食用某几种食品可以远离癌症,一定是缺乏根据和夸大其词的;再比如,人的一生中,心脏的跳动次数是有限的,多运动会折寿,也是恐吓民众的。最近关于碱性药物饿死癌症的“科普”就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多年来,伪科学的东西,还特别容易蛊惑大众。所以,要学会鉴别,要掌握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健康管理之道。 


第三,持之以恒 

对疾病而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保健而言,这个谚语同样有借鉴意义。如果我们认定某种保健行为是适合自己的,是有收益的,那么就应该坚持下去,不能凭一时兴起而做健康管理。比如减肥,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毅力,需要坚持不懈。这种坚持的原动力,并不仅限于个人毅力,还在于对肥胖危害性的认识。须知,肥胖相关的疾病大多数是严重的,大多是减寿的。肥胖相关疾病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血管病变、胆囊炎胆石症、脊柱疾病、结直肠癌、不孕不育等。只要坚持控制饮食和长期适量运动,就可以维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就可以避免以上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或延缓这些疾病的到来,或加强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遗憾,很多“吃货”很难自我控制嘴巴;很多“懒人”很不愿意挪动双腿。这就是属于自我管理不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久而久之,难免有超重相关疾病缠身。 


第四,内外结合 

自我管理,不意味着一切由自己掌控,我们不仅不能拒绝外界的帮助,而且在健康管理中一定要主动寻求多方面的协助和指导。当然,内因是最重要的,管理的质量如何,自己的感觉是第一的。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要更多地接受来自家人、同事和医务人员的帮助,这一点与前述科学规范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所谓内外结合,实际上是引入了接受监督和纠偏的机制。懒惰了,有人催你一下;过度了,有人提醒一下;走偏了,有人拉你一下。这样的内外结合式的管理,就会确保科学,并提高效果。至于本文首段介绍的“专业机构”,显然是外部管理的力量,你还得甄别其资质和水平,不要不信,但又不能盲目信从。 


第五,定期评估 

我健康管理的效果如何,需要用量化的指标,其实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目前有些管理健康和疾病机构甚至推出了“私人医生”项目(这不同于社区的家庭医生),他们会给你建立档案,会通过互联网手段,比如电子邮件、微信、App(手机应用软件)、网络轻问诊等,帮助你动态评估健康管理前、中、后的各种数据,并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见。这个新生事物是值得培植的,但如前所述,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公司,存在问题不少,市场还比较混乱,有时还很难识别真伪和其评估的质量。因此,需要慎重选择。还要提倡的是年度健康体检。尽管近年来我国可能存在体检过度、质量下降的问题,但是选择资质高的体检机构,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健康状况评估,仍然是不可动摇的管理行为,不要拒绝。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单位提供的福利体检,规定的检查套餐,没有介入个性化的检前、检中和检后的咨询和调整,质量不高。 


最近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原本患有冠心病,却因创业压力过大、过度疲劳而英年早逝,在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引起业界的一片唏嘘,但是这种悲哀的故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重蹈覆辙者一定会“前赴后继”。健康是大写的1,失去了它,其余都是0! 永远要记住:健康是自己的,你得管;你若不管,它就会离你而去,替代它的是疾病,甚至是“点点点”。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