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2中医药-哮喘患儿的福音(不断更新中)
2019年07月03日 【健康号】 杨东新     阅读 9046

   这么多年读书及近几年临床实践的体会,中医药在临床上的优越性及被认可的程度越来越突显。与其说,中医药是哮喘患儿的福音,不如说是所有人的福音。关键是我们对中医了解及掌握、运用到什么程度,扪心自问,中医你掌握的怎么样,你用中医的理论治好了几个病人,近几年从我自己诊治的小孩及我自己、我的家人包括我的孩子,其中有很多是朋友、同事、患儿家长介绍过来的,体会很深刻,虽然中医药不能给我带来很多的物质收入,但是让我对待事物的态度有了转变,所以遇到一位好的中医不容易,对于网上提问的患儿家长比较远的我的建议是在你们当地找一位好的中医,何谓好的中医?既要医德好,又要水平高,善于辨证论治的中医才能解决问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看中医,首先要信中医,要有耐心。记得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7个月的小孩,高烧不退,经西医治疗,疗效不显,服退热药可退,反复频繁,经一位家长朋友介绍到我这里,结合外院的检查,我首先将发烧可能的原因,注意是否发热或热退时会不会出现皮疹,妈妈还是信中医的,服的中药发热仍有反复,但是间隔延长,第二天热有退,开始有疹出倾向,孩子爸爸见仍有烧,竟说这么小的孩子吃中药对肾不好,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患儿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
  以上是一些体会,也是纠正大家对中医药的一些认识,在我的个人网站有一篇对中西医的认识,请大家参阅。 在我的个人网站里介绍的最多的还是中医药方面的,源于我对中医的热爱,因为通过临床实践我越来越发现中医药太伟大了,这种感觉日愈强烈,感谢我们的祖先,铸就及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多少代人都受益,这些都迫使我更加努力学习经典著作,汲取更多的经验,更好的为我的患者服务。
  下面,言归正传,谈谈中医药对婴幼儿哮喘或者喘息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体会及认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平时工作多,可能不能一次写完,将不断补充,望见谅。

        哮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哮喘”,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并有哮证已发,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的论述。《幼科发挥·哮喘》指出:“小儿素有哮喘,遇天雨而发者……或有喘疾,遇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

       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二季及气候骤变时易于发作。发病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大多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多数病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部分儿童哮喘在青春发育期可完全消失。接受正确治疗和调护的病儿,随年龄的增长,大都可以终生控制而不发作。但如治疗不当,长时间反复发作,会影响肺的功能,易造成肺肾两虚,喘息持续,难以缓解,甚至终生不得控制或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小儿哮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婴童百问·第五十六问》指出:“小儿有因惊暴触心,肺气虚发喘者,有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有感风咳嗽肺虚发喘者,有因食咸酸伤肺气发虚痰作喘者,有食热物毒物冒触三焦,肺肝气逆作喘者。”《医宗必读·喘》指出:“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入,难以卒除。”说明了小儿哮喘的病因与感受外邪、过食酸咸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哮喘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病机关键为痰饮内伏,遇外来因素感触而发,反复不已。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乃水谷之海,肾主人身水液。若三脏功能失调,则致水液代谢异常,痰浊内生。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邪犯肺,或肺气虚弱,则治节无权,水津失于输布,凝液为痰;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贮于肺;小儿肾常虚,肾气虚弱,不能蒸化水液,使水湿上泛为痰,聚液成饮。所谓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饮也,贮于肺。哮喘小儿常有家族史,具有一定遗传因素,其肺脾肾三脏功能多有失常,这是酿成哮喘伏痰的基础。

       哮喘的发作都是内有痰饮留伏,外受邪气引动而发。小儿感受外邪以六淫为主,六淫之邪入于肺经,肺失宣降,肺气不利,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致使呼吸困难,气急喘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哮喘。此外,嗜食酸咸厚味,鱼腥发物,接触花粉、绒毛、油漆等异常气味,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都可刺激机体,触动伏痰,阻于气道,影响肺的通降功能,而诱发哮喘。正如《证治汇补·卷五》所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据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具体情况要辨证施治。

艾灸疗法:

取神阙、天突、肺俞和膻中、定喘两组穴位,选大椎穴。

注意事项

取穴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为:定喘、肺俞、天突、大椎、神阙、膻中、气海、足三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杨东新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
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
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肠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