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是健康的杀手与疾病的祸首
2018年11月14日 【健康号】 任志勇     阅读 8506



饮食失衡包括吃得过多与吃得过少两大方面。吃得过少的危害人所易知,吃得过多则未必尽晓。


一、吃得过多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充裕了,多食不足以加罪于身,但从健康角度讲,却是健康的杀手、养生的天敌和疾病的祸首。不论是总量上吃太多,抑或是五味吃的太偏,还是某类食物吃得太偏,都属吃得太多。
吃得过多必定导致营养过剩或偏颇。古人早就认识到其害,提出“饥则寿,饱则夭”的养生保健观点。但多数人仍然忍不住嘴馋而难以自制,结果常常吃得过多。因此,仍有必要首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现代人吃得过多包括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主要表现在肉食(蛋白质)过多、五味过偏、嗜酒失节、零食太多和喜吃夜宵等方面。

(一)吃得过多危害的机理和表现
1.绝对过多
所谓绝对过多,就是食欲旺盛,餐餐饱食,尽享口福;或者出于应酬,腹中不饥,甚至仍有饱感时,下一顿山珍海味又呈上来,结果所食入大于出,供需严重失衡。现在这种情况,尤其是没有饥饿感进食的现象十分普遍。
有胃口吃得才香,饥饿时才会有胃口。唐朝大医王焘《外台秘要》直言“善养性者,皆先候腹空,积饥乃食”。“积饥乃食”和“未饱先止”才是正确的食量养生。
即便是孩童,古人说“若要小儿而安,三分饥与寒”。正在发育阶段的小儿尚且要稍带三分饥意才能茁壮成长,那么那些消化能力日趋下降、所需能量日益减少的中老年人,当然更应如此。清朝《寿世秘典·调摄》提出“宁少毋多,宁饥毋饱”的“饥则寿”的观点十分中肯,现代人常说的“七八分饱”的观点正是“饥则寿”的通俗表达。
道理很简单,所吃的食物需要脾胃去消化。《管子》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4]。如果食量超出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如《素问·痹论》所说的那样,“饮食自倍,肠胃乃伤。”[1]后世称之为“谷气胜元气”。宋朝朱佐解释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5]。看来,适量进食才能产生有用的“元气”,使人清瘦健康;过得吃多反会产生有害的“谷气”,使人胖肥折寿。如则,多吃过的是嘴瘾,苦的是脾胃,最后买单的是身体。
现实生活中会发现,90岁以上的人,多半偏瘦。难怪清朝《寿世传真》说“食气胜元气者多肥,故人肥甚者多不寿”[2],肥胖与短寿近乎打等号,不无道理。
读罗天益《卫生宝鉴》“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糟粕变化,早晚溲便,按时精化,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气安守,荣卫外固,邪毒不能犯,疾病无由作,故圣人立言垂教,为养生之在经也”[2]。现在看来,真是至理名言。
虚弱的身体更不能过食,尤其是大病之后,百废待举,吃东西要循序渐进,视脾胃消化能力和个体所需食量的大小,“无使过之”,谨防“伤其正也”,否则过食反伤脾胃使身体更加羸弱。
这就是金元大医李东垣的“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的脾胃养生观。明朝龙遵叙在《饮食坤言》更是历数过食之害,“多食之人有五苦:一是大便数,二是小便多,三是扰睡眠,四是身重不堪修业,五是多患食不消化”[7],实是经验之谈,符合实际。
2.相对过多
吃得相对过多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今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四肢不勤、肩脚不用、夏凉冬暖,能量消耗少之又少,加之年龄增加等原因,貌似吃得不多,实际上总量仍然超过了人体所需。
尤其是肥胖之人,体重在高位运行,如果没有一个能量负平衡(即食量减少、运动增多,使体重降至正常水平)过程,纵使少吃仍然是胖墩墩的。

3.肉食(蛋白质)过多
从饮食平衡角度看,主食、副食不能角色颠倒。在谷肉果蔬中,谷食(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其余皆是辅食。但不少国人至今仍误把肉食当上品,米面是从属,常说的“吃饭”变成了“吃菜”,而“吃菜”又变成了“吃肉”,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吃得好,待客档次才高,过食肉食现象十分普遍。但过食的结果不是强健的体魄,而是羸弱和多病的身躯。
其实,早在缺吃挨饿的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就指出“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吕氏春秋》则说“凡食,无强厚味……是以谓之疾首”;“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所说的“厚味”即肉食油腻之类。
《黄帝内经》所举例的“膏梁之变,足生大疔”,与现在人所熟知的因过食肉食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不谋而似。
清朝《寿世保元》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龄?”而古人所谓的“饱食过多,则结积聚”,则是现代人肿瘤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消化道的肿瘤来说,肉食过多是其元凶。宋朝张杲告诫的“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可谓要言不烦。
事实也是如此。人类过多地占用了生物圈中食物链的资源和能量,这才成批地出现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被称之为“死亡四重奏”,这实在是为嘴伤身,咎由自取。
还要屏弃一个误解,认为科学技术越发达,生命与健康越有保证。固然医学技术的发达,能使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得到提高;能治病,但并未必能防病;能治病,但并不意味着能使生命过程感受良好。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养生保健水平的提高未必完全成正比,是两码事。想健康长寿,还是要与嘴巴“商量”,少吃一点。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任志勇
住院医师
汾阳市中医院
中医科,外科,中医外...
痔疮,肛裂,包皮包茎,直肠脱垂,肛周脓肿,肛瘘,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病,牙齿矫正,智齿冠周...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