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少儿的心理发育特征一
2022年01月20日 【健康号】 熊菲     阅读 8039

1,感知发育特征
感知,即感知觉,具体来说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感觉是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知。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觉和知觉。
新生儿的视、听、嗅、味、触觉等已有初步形成,并有许多原始性动物反射,如吸吮等,有些简单的感知。出生3个月左右就开始选择人。半岁时能用特别的微笑、发声和哭闹来表示自己对母亲的依恋。1岁时开始出现了知觉。幼儿时期对外界的理解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情绪状态。他们对形与色的感知有所分化,对形状及大小的辨别相当正确,而对线的判断则较晚;能准确区别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皮肤能辨别物体的软、硬、冷、热等特性;能够把同样颜色或同样图形的积木聚集在一起。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初步发展起来。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辨自身左右。4~5岁时已有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的时间概念;5~6岁时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
童年期和青春初期儿童的感知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成熟,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可以对周围的人和事提出异议,但常常是带有感情、表情去把握对象,由于感知对象的局部和全体不统一,他们很难把局部作为全体中的一部分去感知,往往凭直觉,综合、分析力较差。此时正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正确地认识感知对象,正确地评价感知对象,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周围客体,让孩子从小能辨别真善美,不要让孩子形成错觉。
2.语言发育特征
对孩子来讲,语言首先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一个大脑发育不全的病儿往往都有语言障碍。语言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两种。一般从出生至学龄前期是口头语言的发展阶段,学龄期才开始书面语言。口头语言阶段又分为3个小阶段,即婴儿期为语言发育的准备阶段;幼儿期为语言初步发生阶段;学龄前期是熟练把握语言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一出生就具备一整套完整的发声器官,包括喉、声带、舌、口腔、唇。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即开始了发声,这就是语言的开始。1岁左右开始会说各种有意义的单词,如“吃”、“不”、“怕”等。大多数孩子能够在幼年至学龄前期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许多单字、词汇和语句。正常发育的4岁的儿童已经能使用1500个字,5岁时使用3000~4000个字。
语言的发展不仅仅是由孩子理解和运用词汇及语句数量决定的,许多方面取决于其内容和性质。2~3岁时基本上是使用名词,随后逐渐地出现了动词、形容词、代词等。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使用语句了,5~6岁时就应该使用复杂的句子了。对字词义的解释和对图片的解释方面,孩子也是逐步发展的。3~5岁的孩子能确定物体的用途,如房子——能住;玩具——能玩等,6~8岁的儿童大多能通过物体特征或用途来解释词的意义,如说扇子——是用来扇风的。以后对词义的解释则更具体、更概念化。
学龄儿童开始了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加上朗读的训练,开始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使得语言更加社会化,表达能力更加完善。语言发育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极为显著,它提高了儿童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对思维、记忆、推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熊菲
主任医师/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儿童保健科
对儿科疾病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及相关疾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