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食管保卫战——高位食管癌不开刀巧治愈
2023年05月16日 【健康号】 钟芸诗     阅读 969

    64岁的孙大爷在女儿陪同下走进钟芸诗教授的诊室,二人都愁容满面。孙大爷吃米饭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哽咽,已经有3个多月了,以为多喝点水就没事了,近一个月以来这种症状明显加重。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连忙回来带孙大爷去医院做了个胃镜,医生一看报告立刻面色凝重地告诉他们,孙大爷得了食管癌,要尽快开刀,而且因为病灶的位置太高,手术需要把食管上方的喉也切掉。孙大爷和女儿考虑再三,仍然无法接受这一治疗方案。多方打听,他们听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钟芸诗教授曾为多位食管癌病友们成功保住了食管,便立刻前来就诊。
图1 食管的分段

图2 高位食管癌

图3 拒绝手术

    在钟芸诗教授的安排下,孙大爷进一步做了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胸部CT、PET/CT等全面检查,庆幸的是肿瘤还没有全身转移,也没有侵犯胸腔内的器官。钟教授读着报告对孙大爷说道:“如果您现在不想做手术,可以试一试先做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我们有些病人做完这些治疗之后病灶会明显缩小,甚至小到只剩下一个疤痕,我们综合评估后,可以在内镜下把缩小的病灶或疤痕切掉,让残余的病灶无处可逃。术后结合进一步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但不是所有病人做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后病灶都能缩小,如果这些治疗效果不好,您可能还是得做手术。”孙大爷和女儿表示,他们很愿意先做放、化疗和免疫治疗,争取一个不做手术的机会。于是钟教授邀请来MDT团队: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专家们一起分析病情,为孙大爷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

    孙大爷随即在中山医院开始了新辅助放、化疗加免疫治疗。5个月之后再次综合复查评估,胃镜下食管肿瘤明显缩小,只剩一个凹凸不平的疤痕,胸部CT显示,治疗前发现肿大的淋巴结也消失了。钟教授的MDT团队再次详细、综合评估后,告诉孙大爷病灶已经基本退缩,现在可以在内镜下切除了。在全面的术前检查之后,孙大爷终于等来了内镜手术的这一天。
图4 转化治疗,病灶缩小

    在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手术室,钟教授正娴熟地为孙大爷进行内镜下食管肿瘤全层切除手术。标记病灶边缘,黏膜下注射溶液,电刀切开病灶边缘,牙线牵引病灶组织,逐步全层、完整地剥离病灶。在周围观摩医生的掌声中,钟教授快速、精准地切除了原本肿瘤所在的部位。病理加急报告显示病灶里已经没有存活的肿瘤细胞,这意味着孙大爷终于摆脱了食管癌。随后每3个月一次的规律复查也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的迹象。



图5 内镜下切除病灶

    随着医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已获得较大提高。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食管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包括肺部炎症、吻合口瘘、乳糜胸、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每一种都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许多食管癌患者为中老年人,常伴有心肺疾病等合并症,进行食管切除术的风险较高。因此,对部分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来说,外科手术治疗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多项研究发现,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放化疗后,1/3的患者病灶会完全消失,专业术语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经过长期观察,这些病灶完全消失的患者哪怕不做手术,长期生存率也比较高。与之相反,这些患者如果再做手术,长期生存率不仅不会更高,反而更有可能因为手术并发症死亡。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让患者先接受放化疗(专业术语为“新辅助放化疗”),如果经过检查评估病灶完全消失,或许就能避免外科手术,只用定期复查,等发现复发了再做手术,从而达到既保证长期疗效、又保证生存质量的目的。这种治疗理念被称为“器官保留策略”。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在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灶都能完全消失,更多的患者仍有肿瘤残留。按照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这些有肿瘤残留的患者仍然需要做外科手术。研究发现多数病例中,残留的肿瘤细胞位于食管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仅少部分肿瘤细胞位于更深的肌层或食管周围淋巴结中,前者完全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技术安全根除。因此,钟芸诗教授的食管肿瘤MDT团队提出,如果在新辅助放化疗后就对原先肿瘤生长的部位进行内镜下切除,那么“观察-等待”过程中的肿瘤复发率可能会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将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肿瘤治愈”与“保留器官”的两全其美。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内镜下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治疗过程微创、安全,不切器官、基本不影响食管的结构和功能,治疗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长期生存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团队,对于新辅助放疗、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内镜下切除术,综合治疗食管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既免除了患者的手术之苦(不开刀),又保留了食管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不受影响,生活质量十分满意。让食管癌的病人保食管、保功能成为现实。

专家介绍

    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息肉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经肛门微创手术专业学组、早诊早治学组副组长,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微创联盟理事长,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大肠镜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兼任大肠镜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并熟练掌握包括ESD、EFTR、EUS、ERCP等各种内镜诊疗操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