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莫昔芬的选择
2018年01月10日 【健康号】 雷会宁     阅读 9120

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

目前,除手术、放疗、化疗等三大治疗乳腺癌措施之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约占60%以上)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即应用5年三苯氧胺(又称他莫昔芬),依然是乳腺癌治疗指南推荐的“金标准”。

文献证明,三苯氧胺能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事件,抑制对侧乳腺癌的发生,降低乳腺癌死亡风险。

最新研究显示,在乳腺癌人群中,应用10年三苯氧胺更具保护作用。这意味着,长期应用三苯氧胺似乎是一种最佳选择。但是,有一种说法,长期应用三苯氧胺会大幅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这是不少使用三苯氧胺患者十分忧虑的事情。

何来此说:三苯氧胺“促发”子宫内膜癌

三苯氧胺(又称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类固醇抗雌激素药物,为三苯乙烯的衍生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广泛地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三苯氧胺作用于乳腺组织中,具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作用于子宫内膜等组织中,却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激动剂作用。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长,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癌变风险。


上世纪末一系列回顾性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三苯氧胺,会使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度上升2倍多。


也有小规模研究表明,三苯氧胺使用超过5年,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度上升至4.06。多数研究还发现,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并不随停药而消失。也就是说,其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但与用药剂量无关。


那么,三苯氧胺是否是引起子宫内膜癌的罪魁祸首?事实上,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子宫内膜癌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除与应用三苯氧胺有关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使这种危险度增高,如肥胖、既往雌激素替代疗法及糖尿病病史等。


有研究认为,这种风险度的上升在绝经后女性中更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绝经后女性周围雌二醇的浓度较低,在这种环境下,三苯氧胺使雌激素正相作用更加突出。然而,这种说法尚存在争议。因此,我们并不能将子宫内膜癌与应用三苯氧胺直接画上等号。


及时监测:防范“内膜癌”发生

既然应用三苯氧胺确实会造成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预防这一风险呢?


非常遗憾,目前在应用三苯氧胺的同时,并没有非常可靠的药物来预防子宫内膜癌发生。尽管基础研究证实,加用适量孕激素能降低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但大规模临床研究并未证实这一结论,反而会增加阴道出血风险,目前临床并未推广。


不过,由于三苯氧胺能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事件,降低乳腺癌死亡风险。因此,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不应成为乳腺癌患者拒绝应用三苯氧胺的理由。


在此,我们提出如下注意事项,希望乳腺癌患者能科学应用三苯氧胺,维护身体健康。


警惕无痛性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主要为出血,阴道排液,下腹部疼痛和腹部包块。其中,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

在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人群中,无痛性阴道出血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发生在绝经后人群中,应立即行全面妇科B超检查,必要时应行内膜活检排除。

每年妇科B超监测1次

妇科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及盆腔情况,并具有无创性、经济性等特点。因此,应用三苯氧胺的患者每年应行妇科B超检查一次。

此外,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8毫米且合并阴道出血的患者应行子宫内膜活检;有异常阴道排液的患者也应行内膜活检。一般,使用三苯氧胺的患者,约40%左右子宫内膜厚度>5毫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合理的饮食及适度的锻炼,保持健康的心态,也可以减少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风险。

总之,三苯氧胺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基石”,地位依然牢不可摧,其对乳腺癌患者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子宫内膜癌风险。

因此,患者千万别因害怕而对三苯氧胺说“No”,只要科学地应用三苯氧胺,就可以远离乳腺癌的复发,让术后生活更加无忧。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雷会宁
主治医师/副教授
金昌市中心医院
肿瘤科
各种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及胸部外伤、普胸疾病诊治,对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