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不可怕可怕的是抵抗力低下
2018年07月30日 【健康号】 辛凯旋     阅读 5234

超级细菌不可怕可怕的是抵抗力低下

——中医专家辛凯旋谈正确看待超级细菌

本报记者 刘芳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中药不会出现耐药

    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暴发,据了解,这种细菌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够进入大多数细菌的DNA线粒体中存活,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因这种细菌最初是在前往印度进行医疗旅行的整容者和外科手术者身上发现的,又被西方媒体称为“新德里”细菌。其实耐药型的细菌并非新事物,它们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而进化出强大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中医科辛凯旋

   看来,超级细菌是不怕抗生素的,那么中药会不会也会出现耐药呢?辛院长说,如果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是不会出现耐药的。这要从中医的用药的指导思想说起。

    东方文化是从整体上、宏观上“归纳”;西方文化是从微观上着眼“分析”。中医是以调理平衡为目的,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西医是以对抗为主,如抗菌、抗炎、抗休克、抗过敏等。中医诊断要归纳出“证”来;而西医则通过仪器要诊断出微观的“病”来。中医防病以精神调理为主,“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西医防病以消灭细菌为主,故重视“灭菌消毒”等等。中国几千年走的是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正视生命的心性之学的路子,此路走得不错,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无数智者贤人的聪明才智,也体现在中医药学方面。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的,中医理论产生于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当代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中医理论以“阴阳学说”为基础,既可把握目前已知的,也可以把握未知的。如:中医把复杂的中药(目前不知其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归纳成“寒、热、温、凉”,“升、降、沉、浮”这些属性;把复杂的人体的疾病变化(目前很多疾病并不完全知道它的微观的生理病理变化),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属性。寒病可以用热药治疗;热病可以用寒药治疗,这样它不需要知道中药的具体有效成分和疾病的微观变化,就可以把中药和疾病联系起来,这就是中医辨证理论和中药的统一性。它能把握未知因素,是超前的,这是中国人的大智慧。

    在古代东方文化的背景下,古人以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把复杂的人体、变化万千的疾病与复杂莫测的中药归纳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内,这就是辨证的“四诊八纲”和用药的“四气五味”。中医的“理、法、方、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不能分割的。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中药又怎会出现耐药呢?

耐药宝宝!三仁汤主之

    辛院长关于中医理论指导下辩证使用中药的论述,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多次的检验。去年夏天,一个9个月大的小宝宝,突然高烧三十九度,诊为肺炎,打了一个多月的吊瓶,使用了各种抗生素,孩子的妈妈说:“从头孢一代开始,到二代,再到三代,仍然无效!”,9个月的孩子……可以想象打一个月吊针过后孩子是什么样的:面黄肌瘦、不吃饭、精神萎靡、稀便如清水止不住的从肛门中流出,而且仍然是不退烧,持续低烧!

   这是一个典型的耐药宝宝!当孩子的妈妈抱着宝宝送到辛院长门诊时,辛院长说,不能再打针了,再打就危险了!他给孩子辩证属中医“湿瘟”证范畴,用传统中药的三仁汤加减,重在“化湿清热”调理孩子的脾胃。中药熬出来给孩子喂不进,采取把药熬好后抽在一个针管里面,然后用一根导尿管,一头抹上香油后插进肛门里,另一头套在针管上推进去。发烧当天,每两小时推一次,退烧后,每天三次。孩子的妈妈欣喜的告诉记者:“两天后我们家宝宝就好了,而且尿管很软很细,根本不会伤到宝宝。比打吊针方便,自己就可以操作不用到医院。”                      ,         就此,我们又聊到了“用西医思维指导用中药”的问题。辛院长说,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使人体“无不及,无太过”,强调“中和”二字。抗菌素是苦寒药,对体弱的儿童、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用过量了,就显现出抗菌素的副作用——“苦寒伤阳”,表现为恶心、乏力、头晕、腹泻等。西医不问药物寒热,有些中医也如此,这是因为在当代西方文化占主流的背景下,所有的中医师从小学开始所受的基础教育,都是按西方文化的模式进行的。按照这个路子,中医师很自然地用中药要查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某药含有抗某菌作用,某病是该菌引起的,就用该中药,不含这种抗菌成分的中药就不用。这样就出现,诊断用西医病名,用药按化学成分,割裂中医“理、法、方、药”全过程的情况。按西医思维模式用中药肯定降低临床疗效,道理很简单——它割裂了中医的完整性、统一性,两者不是一个体系。

细菌再超级也不可怕,关键是恢复人的抵抗力

   在某些人的眼里,细菌是致病的,要杀,要斩尽杀绝之后,才是所谓的治愈。其实在自然界细菌是在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下存在的。而中医是靠提高病人自身抗病能力,“平衡阴阳”间接治病,只是改变疾病的发展趋势。细菌并非中药治理的主要对象,需要治理的是人体的失衡,关键是恢复人的抵抗力。

    辛院长说,再超级的细菌也不可怕, 自然界充满了细菌和病毒,人的一生就是和细菌病毒打交道的一生。完全消灭细菌和病毒不客观,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关键在于维持细菌和病毒在人体内的平衡。比如,过去认为阑尾没有功能,现在看来阑尾是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实际上保存着人体肠道中的所有菌种,在人拉肚子或肠道菌群紊乱时,就发挥像酵母一样的作用,致力于人体有益菌的重建,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所以细菌不可怕,滥用抗生素杀菌,丧失了抵抗力,破坏了菌群的平衡,才最可怕。

   中医正是重视这种平衡。其关键是要严格按中医理论的“理、法、方、药”,开出能调理阴阳平衡的处方。    有资料显示与五十年前相比,人类的白细胞已减少了三分之一,精子活动能力已降低百分之五十。与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比,这个变化太惊人了。这与农药和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关。人是自然的产物,只有自然疗法才是能够被人类身体接受的疗法,是能够真正彻底解决人类疾病的方法。人类至今还吃着大自然赐予的粮食,并没有改吃化学合成的食物。而且在今天,人们颇有些谈化学食品变色的趋势。为什么对化学药物就没有这种普遍自觉的觉醒呢?其实化学药物的危害比食物添加剂大的多。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尽量少用化学药品,尤其是静脉注射化学药品。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是以用药适可而止,治不过三分,七分在养,穷兵赎武,克伐过重 ,必至元气受损,治国治病所忌同也,不可不慎。治病前提,首须病家自养,否则虽药难效。养息之要如下:言多数穷,以默养气;久视伤血,以瞑养血;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妄为伤精,以睡养精;尤忌房劳手淫等伤精行为。如此则服药必效,否则非药无效,则在自家。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辛凯旋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
中医科,中医科门诊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各类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