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理解孩子青春期为什么喜欢对抗家长
2021年08月18日 【健康号】 王爽     阅读 8645

青春期 亲子 心理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普遍的表现, 具体的每个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可能表现的和风细雨, 有的可能表现为风暴。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当然, "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叛逆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一个"及其煎熬"的过程。父母最需要的是有科学的理解, 合理的预期和最重要的一点:耐心和细心。

理解青春期叛逆, 父母首先要理解父母和子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 也许答案是不同的。在孩童时代, 更多的是从属关系。没有独立认知和生活能力的孩子主要靠父母指导生活。但是到了青春期开始以后, 过度到初中, 再到高中, 父母会发现孩子不再会“一味的顺从”父母, 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见”, 甚至完全有和父母相反的”见解”。  孩子的”不成熟, 不懂事”, 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 更会让父母感到没有受到"尊重"而感到“无奈"甚至"愤怒”。很多时候, 父母”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 有些孩子会被压抑天性,, 不能获得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 或者另外一些孩子会在父母粗鲁干预下变得更加叛逆, 甚至导致最终家庭和亲子关系的不和睦甚至破裂。当父母期望孩子变得听话,懂事的时候, 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把青春期的孩子当作平等和尊重的朋友, 同事来对待。无论父母是否愿意或同意, 孩子必然迟早会发展为不同于父母的独立人格自我。他们的"自我"也许和父母期望的一致, 也许不一致。父母因此更需要做的是反思, 用合适的方式去干预, 而不是生硬的改变孩子。具体的做法当然取决于每个家庭具体的亲子关系如何, 父母的性格特点, 孩子的天性, 文化等不同因素。从这角度讲, 青春逆反是相互的, 当你在用力挤压一个弹簧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直在对抗。

根据DSM诊断系统,对立反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

理解叛逆同时要分清楚孩子的行为是”质变”的行为? 还是在一定尺度内, 与孩子发育阶段相符合的不同程度的”正常范围内的偏差”?是一过性的, 对特殊人, 情况的”反应性”行为, 还是”长期, 慢性”的习惯。多数时候, 当孩子在疲倦, 饥饿, 有压力或情绪不好时, 都会或多或少的会争辩, 反驳, 甚至不服从, 挑战父母, 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然而, 当这些行为与发育年龄严重不符, 甚至影响孩子的社会, 家庭和学习生活时, 在临床上会被诊断为对立反抗障碍, 表现为一种持续不合作, 挑衅和敌对行为模式。当这种行为出现在学龄前阶段时, 很难与发育年龄一致但不合适的"正常"行为区分。比如”不听话”常常是两到三岁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发育的一部分。在学前班期间形成稳定对立行为模式的孩子可能会在小学期间继续发生对立的挑衅行为, 甚至最终发展为与父母, 教师和同龄人的关系严重紧张。对立反抗障碍在DSM-5中定义为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具体症状包括:

  1. 愤怒的易激惹的心境: 经常容易发脾气。经常是敏感的或是易被惹恼的。经常生气和怨恨。 

  2. 争辩/对抗的行为: 常与权威人士辩论, 或儿童和青少年和成人争辩。经常主动的对抗或拒绝遵守成年人的要求或规定, 经常故意惹恼和激怒别人, 为自己的错误指责别人。

  3. 争辩的/对抗的行为: 常有恶意或斗气, 在过去六个月中, 至少有两次是怀恨或者报复的。

    叛逆严重的孩子一般很少与父母建立很强的依恋关系。很多时候, 这些孩子的父母没有从始至终的对叛逆的孩子进行的"有效"管教, 有时松懈, 有时严格。其结果是产生与预期相反, 并"加强"孩子的逆反行为。如果孩子不遵守指示和规矩, 拒绝服从, 发脾气, 对父母进行言语暴力, 或攻击行为时, 很多父母, 如果没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很难不去做出"立刻“回应性的反应, 用惩罚的方式"压制孩子。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消极和负面的, 并因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强化", 而不是"减弱"孩子的逆反行为。

    客观理解青春期叛逆。

    1.孩子的成长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到成人认知成熟, 慢慢学会妥协和换位思考(共情)的一个漫长过程。每个孩子成熟早晚不同, 成熟的过程不同, 成熟的形式也各不同。

    2.孩子性格, 行为的塑造, 在早期是受家庭成员关系, 主要是父母的影响。而进入学龄阶段后, 慢慢的受同学, 教育和社会的影响为主。有良好的亲子信任关系是维持健康家庭关系的重要基础。

    3.孩子之所以是孩子, 与大人不同的是, 他们的行为常常以追求快乐感为目的。他们很难理性的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或父母言谈举止中对他们“望子成龙”, 上名校的人生期望。因此, 青春期孩子的"生活目标"似乎注定与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不同,  也注定了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和孩子“斗争”的一个过程。只是"斗争"的形式和世代的承接是以何种方式展开会有不同的表现。

    4.并不是所有的叛逆都是坏事, 根据叛逆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父母需要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叛逆很多时候是孩子真正"自我成长"的开始。

    5.根据孩子的性情, 父母的性格不同, 家庭关系结构, 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等不同, 父母才能真正理解"青春期叛逆", 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客观调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王爽
主治医师
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
精神科普通门诊
心理咨询,治疗儿童发育障碍,多动症,自闭症。主治神经官能症,精神紧张,焦虑心烦,心情压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