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早期胃癌的秘密武器来了解一下
2022年02月18日 【健康号】 付明生     阅读 8099

1、早期胃癌不用怕,放大内镜来查查。
2015年我国新增胃癌患病人数67.91万、死亡人数49.8万,发病率、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大部分早期胃癌经内镜下规范诊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1998年日本小越和荣先生提出用放大内镜(Q200Z)观察胃粘膜的血管形态,1999年奥林巴斯开发了能够放大100倍的Q240Z高倍放大内镜可更清楚观察黏膜及血管形态。2000年开始逐渐被临床医生所使用。放大内镜和数码相机类似,有光学放大和电子放大两种,只有通过光学放大才可以观察到裸眼无法看到的粘膜细微解剖结构。
图1放大内镜构造

目前我们医院放大内镜(ME)是GIF-H290Z,能够通过窄带成像实现高达85x的光学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可以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结构的变化,结合染色内镜或窄带成像,能进一步提高消化道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率;能清晰地显示粘膜和病灶的微细结构,帮助判断癌浸润深度和范围。
放大内镜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较早的胃癌、肠癌及癌前病变,大大提高早癌的检出率。针对发现的癌前病变及部分早癌,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ESD)的手段达到治愈,而无需切胃、切肠或开腹手术,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愈后及生存质量。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肿瘤诊断方面有独特优势,ME还可与色素染色、电子染色、高分辨率等技术结合,提高诊断效率。
图2  观察黏膜微血管形态(V)规则、不规则、缺失
图3  观察黏膜表面微结构(S)规则、不规则、缺失

2、细胞异常不着急,内镜剥离来微创。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经过数年的发展,其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消化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疗与外科手术相当。
对于早期胃癌,目前国内外指南中公认的ESD绝对适应证为病灶直径≤2c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应用ESD可达到治愈性切除。若不伴有脉管浸润,以下类型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亦非常小适合进行ESD治疗:(1)病灶直径>2c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2)病灶直径≤3cm、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3)病灶直径≤2c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另外研究显示,病灶直径≤3cm的分化型浅层黏膜下癌(sm1,黏膜下层浸润深度≤500μm)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ESD可达到治愈性切除。
胃ESD禁忌证,目前较为公认的ESD禁忌证为:(1)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3)合并心、肺、肾、脑、血液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4)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另外,ESD的相对手术禁忌证还包括抬举征阴性,指在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层注射盐水后局部不能形成隆起,提示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已有粘连;此时行ESD治疗,发生穿孔的危险性较高,但是随着ESD操作技术的熟练,即使抬举征阴性也可以安全地进行ESD。
3、来一例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80岁,上腹部不适半年,内镜发现胃窦前壁约1.5*1.2cm黏膜浅隆起,表面粗糙,糜烂,病理提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放大内镜M-NBI观察发现局部黏膜微血管形态不规则、缺失,黏膜表面微结构不规则(图4)。考虑局部黏膜内有高级别瘤变或癌变可能,给予ESD手术治疗(图5)。
图4M-NBI观察
图5ESD手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付明生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
消化内科
消化系疾病诊治,尤其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擅长消化...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