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科学有效管理睡眠?
2020年03月21日 【健康号】 马俊峰     阅读 8328

适当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保障。长期的失眠不但影响注意力、损害记忆、干扰自我情绪管理、破坏人际关系,同时又会增加焦虑、抑郁、心血管病、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几率。目前比较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睡眠感缺失、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如果出现白天困倦、乏怠、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以及头昏目涨等各种躯体不适的体验,说明已经存在睡眠困扰。对于此类人群可以尝试做以下调整:
1.理性看待睡眠:睡眠质量好坏、时间长短、梦境有否等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只要不影响自己正常的日常生活,切不可盲目一昧追求睡眠时间。也要相信身体调节能力,即便偶尔睡眠不好,身体也会自我调节。切莫因为偶尔失眠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2.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白天尤其是下半天咖啡、茶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减少或禁止午休或频繁打盹;就寝前避免从事兴奋性活动,诸如工作、讨论紧张话题、思考、制定计划等;杜绝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脑、玩手机,吃零食等;调整居室环境,光线柔和,清除干扰睡眠的因素。
3,.积极有效锻炼:科学证明有氧运动诸如快速行走可显著改善睡眠持续时间和潜伏期,轻微增加睡眠效率。通常推荐每周3-4次锻炼,每次至少30分钟,强度轻到中等。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应早于就寝前3-4小时进行。
4.睡眠合理限制:注意作息规律,减少在床上的觉醒时间,并禁止日间打盹,增加床和睡眠的关联度,使卧床时间尽量接近实际睡眠时间。可以设定闹钟叫醒,无论夜间睡了多久每天定时起床。
5.学会自我放松:上床后安静平躺,通过深呼吸、肌肉渐进性放松、正念冥想等方法放松自己。在此阶段最忌讳的行为和想法就是强迫自己入睡。
6,寻求专业帮助:失眠是个复杂问题,既可以是独立一种疾病,也可以是焦虑抑郁等常见疾病的伴随症状,亦不排除共病可能。针对通过上述方式调整无法得到缓解、正常生活受影响的人群,就需要积极就医,明确诊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药物和(或)非药物治疗。
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有个好睡眠!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马俊峰
副主任医师
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科...
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疾病以及心理因素相关的情绪行为问题的诊治...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