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界三大冤案!
2017年12月27日 【健康号】 骆艳丽     阅读 14279

第一冤:我可能吃了“假”安眠药;第二冤:请记住我的名字!;第三冤:戒不断停还乱,失眠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一冤:我可能吃了“假”安眠药

失眠者:吃了这么多安眠药,还是睡不好这一觉。

失眠者:所有安眠药都尝试过了,还是睁眼等天亮。


生活中有不少失眠者因为亲人朋友吃某种安眠药效果好,自己也尝试着吃,但用药后效果不显著,这是为何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是真的失眠吗?只是失眠吗?


是真的失眠吗?


难道还有“假失眠”?对!我们称之为“主观性失眠”,主观性失眠患者主观感受睡眠质量差,但经睡眠监测及周围人观察,均提示睡眠无异常。虽然是“假失眠”,但对人体体力、精力的消耗不比“真失眠”少,而且镇静催眠药对大部分主观性失眠患者并无明显效果(部分为安慰剂效应),此时可求助于心理治疗来了解失眠的根源。


只是失眠吗?


在临床工作中,有不少因为睡眠问题来求助的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和量表筛查,可以发现,失眠只是水面上的小小冰山,而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才是潜藏在水面下的毒瘤。这部分病人可能处于心理疾病早期,他们更关注于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包括睡眠及食欲食量。不同情绪问题的患者失眠形式也有所不同,抑郁症患者睡眠问题的典型表现为早醒(比平时早醒30-60分钟且难以再入睡),除此之外还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精神活动迟滞等。焦虑症患者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即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仍难以入睡),其核心症状为没有明确对象的不可控制的焦虑、恐惧、担心,常伴有心慌、呼吸加快、手抖、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因此,单纯的使用安眠药并不能改善这部分病人的睡眠问题,而应以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为主,镇静催眠药为辅。


当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均为“是”时,即经睡眠监测或他人观察,明确存在睡眠障碍,且排除是由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引起,我们称之为“原发性失眠”,此时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同种类、不同搭配组合的镇静催眠药。

                                    

第二冤:请记住我的名字!


失眠者:我之前吃过那个什么坦,最近换成了什么隆。

失眠者:我每次失眠都吃那个什么唑仑,医生,可以再帮我备一点吗?


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名字相似,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右佐匹克隆与佐匹克隆等,且同一类药物可能有不同剂型、产自不同厂家,不同药物之间性状较为相似,但药效却有所差别。因此,每一位用药病人都应牢记自己所用镇静催眠药的药名、剂量,或就诊时携带药物原包装,避免混淆药物,便于主诊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部分抗抑郁药、部分抗精神病药等等。其中,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可分为两大类:


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及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BZDs)。苯二氮䓬类药就是老百姓说的安定类,可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的咪达唑仑及劳拉西泮等,以及长效的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片等。非苯二氮䓬类主要有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等

(常用药物半衰期及适应症见下表)。

               

镇静催眠药也可按照睡眠结构分类,若失眠患者为入睡困难,可服用缩短入睡时间的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及咪达唑仑等,若长期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或早醒),可服用延长睡眠时间的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


镇静催眠药种类繁多,但无论服用何种药物,以下几点都需各位用药者牢记在心的:


镇静催眠药起效快,可于15-60分钟内起效,因此患者须在上床准备睡觉前或已经上床但入睡困难时服用,夜间大小便时应缓慢下床、步行,防止摔跌、骨折;


服用镇静安催眠药后及第二天,患者应避免或谨慎从事需要高度警觉或行为协调的危险性工作,如操作仪器、开车等;


镇静催眠药不可与酒精同服;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镇静催眠药,因此用药前应排除早期妊娠;


失代偿的呼吸功能不全、重症肌无力、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禁用(对于体重较大,夜间睡眠鼾声较大者应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三冤:戒不断停还乱,失眠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失眠者:我之前吃过那个什么坦,最近换成了什么隆。

失眠者:我每次失眠都吃那个什么唑仑,医生,可以再帮我备一点吗?


镇静催眠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很多失眠病人是拒绝的,因为“一旦吃上就戒不掉了”、“药不能停”。实际上,关于“戒不断”的说法,医学术语称为“撤药反应”,意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后易使机体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症状反复或服药期间未出现过的精神、躯体症状,镇静催眠药常见的撤药反应有失眠、多梦、眩晕、头痛、烦躁、心慌、出汗等。


与某些物质形成的心理依赖性(为了获得“欣快感”而不得不连续使用某种物质)不同,部分镇静催眠药产生的主要是生理依赖性(人体长期用药后的一种适应状态),只要及时恢复药量、对症支持治疗,撤药反应即可逐渐缓解。若心理科医生全面评估后认为患者可终止治疗时,应缓慢减量,维持数周,以便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减少撤药反应。

                         

生活中,老百姓对镇静催眠药的认识多来源于影视作品及有服用经历的亲朋好友,免不了会存在一知半解、夸大的现象,造成了老百姓对镇静催眠药的不解、误解、恐惧等。但长期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诱发或加重躯体疾病等危害,因此,该用药时就用药,当然前提是,在心理科或精神科医师的专业指导下使用镇静催眠药!勿因对安眠药的误解破坏了最美好的睡眠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5
|
骆艳丽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心理医学科,心理科,...
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慢性疼痛所致心理问题、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或疼痛等。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