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亲人患有精神病又拒绝看医生时你该怎么办?
2018年03月27日 【健康号】 李晓     阅读 13433

讳疾忌医在现在这个社会依然是很多人的通病,一些人总是抱有:“也许忍忍就过去了,”的想法一忍再忍,直到最后病情严重到不能忍受的地步才选择就医。但往往因为拖延而错过了病情最佳的治疗时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拒绝就医究其原因大多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来自于人们对精神病的病耻感和社会的偏见,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看精神病都是那些胡言乱语、疯疯癫癫的人才需要去,一旦自己也去,意味着自己也是病成那样的人,或者被别人认为是那样的人。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


精神病这个词的原意是“精神/心理功能失调”。医院的内外妇儿等科室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而精神科和心理科是对人思维效能和情绪健康进行关怀,这些精神心理层面的健康水平与脑或其他身体系统的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我们的思维、情感、意志出现持续的不稳定,并且明显带来痛苦,影响我们平时快乐的学习、社交、工作和生活时,特别是当自己调节或朋友倾诉不能有效改善时,就可以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通过专业交流或药物等方法来减轻痛苦,恢复良好状态。


第二种是患者可能对自己的自身状况缺乏必要或充分的认识,比如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在幻觉、妄想等支配下,病人会对他(她)感知到的虚幻世界信以为真,若亲属劝他就医,可能会认为亲属不理解他,不关心他,甚至可能加害于他。陷入重度抑郁状态的人会在抑郁心境的支配下躲避社交,或感到自己拖累他人而拒绝别人的帮助,甚至有轻生的想法和冲动。


焦虑症的人可能被一些现实的烦恼所包围,或者浑身难受尽管查不出异常但辗转各大医院多种科室反复就医,他们并不了解持续不能放松、过度紧张担忧可以使生活一团糟,也可以转化为身体不舒服,而且可以通过专业治疗而缓解。


厌食症的孩子只同意看内科治疗便秘,或减肥中心为求减重,但否认有心理障碍,拒绝看精神科。阿尔采莫氏痴呆的老人觉得自己记性还挺好的,但其实连家门可能都经常找不到,若家属要他们看精神科,就可能怀疑家属别有用心。由于自知力受损,或欠缺精神卫生知识,精神科病人不就医非常普遍。


第三种可能患者担心到了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就会被强制收入院、强迫打针吃药、电击、隔离,甚至像一些电影小说里写的遭受虐待,而使自己“脑子被药物吃坏了”。现代医学下的精神专科医院总体环境优雅,医生和颜悦色,语言温柔,会非常耐心地倾听你内心的烦恼,通过专业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你了解目前状态的原因、分类和治疗办法。


除非少数出现自伤、自杀、暴力冲动等危险的病人需要强制治疗外,多数病人不会强制治疗,医生会和您探讨可接受的方案。而且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比以前丰富很多,制药工业的发展使精神科药物治疗获得极大的进步,多数病人一边服药一边正常学习、工作、恋爱、生活完全不受影响。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系统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大脑神经突触的凋亡,改善大脑功能,而不会吃傻;相反长期不治疗,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随着病情迁延加重,大脑的神经连接会出现显著的损害。


如果患者本人拒绝看医生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人要判断病人是否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是否出现强烈的自杀自伤、乱走跑丢或暴力伤人的情况,是否有命令性幻听,特别是是否这个命令性的幻听指示病人做出危险举动,如触摸电门等。家属除了询问患者外,还要留意他的举动,比如是否经常侧耳倾听或自语自笑,是否偷偷的积攒药片,是否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而置自身于危险处境(如冲到马路上奔跑等),怀疑痴呆的老人是否家门口不认路容易走丢,是否有接触或沉溺于毒品等。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人应毫不犹豫地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带病人入院治疗。必要时可采用强制手段,减少意外带来的伤害。要提前了解本地哪些医院可以提供精神科门诊、住院和精神科急诊服务,提前知悉本地危机干预热线的电话。对青少年和学生病人,家属要了解其学校的危机干预服务如何联络,以备不时之需。


若不是处于上述危险状态,则需要了解病人为何不愿去精神科就医的原因,针对了解到的原因来沟通,打消病人的顾虑。很多时候,病人并不能直截了当地或清晰地表述不愿意就医的原因,此时需要家属耐性地温和地交流,一步步地了解藏在心里的原因。


若病人病耻感突出,则需要温和地告诉病人这个病一点都不可怕,及时就医可以更早的康复。当然,做到劝说别人必须先自己相信自己的话,建议家属多了解正确的知识和信息,先少一些偏见为好。当病人情绪比较亢奋时,尽量不发生正面冲突。当病人心平气和时,逐渐掌握沟通的节奏。


如果病人处于无自知力的状态,特别是在幻觉或妄想状态下听不进别人的劝说时。首先要相信并尊重病人是真实地感受到令他害怕或喜悦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并不合乎逻辑,不要斥责,不要取笑,也不必苦口婆心的非要病人放弃他这些听上去荒谬的想法,因为这样做没有用。家属应该保持对话渠道,多问少批评,比如问他听到什么了,看到什么了,怎么想的,害怕什么等等,这样便于了解病人真实的想法,特别是可以问下一步他打算怎么做,这样以了解可能存在的意外风险。这些信息对于日后就诊提供给医生是非常有用的。


接下来要动员这类病人就医,若病人坚称自己没病,不要和他争辩,但可以说去医院找个理解他的人聊一聊,缓解一下心理的压力,检查一下身体,找医生帮忙改善一下睡眠等等。但时刻对意外的风险保持警惕,若出现前述的意外风险,则需采取任何必要之措施带病人及时就医。


有时候也可以找到病人信赖的第三方帮助劝说。比如病人特别信赖的医生、老师、朋友或亲戚等。家属也可以先自己找精神科医生咨询介绍病情,听取个体化的建议。在病人尚未就医之前,保持对话渠道通畅、多观察和多陪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