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治要点
2020年09月09日 【健康号】 李晓林     阅读 8563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异常返流至食管而引起的慢性症状和(或)组织损伤,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西医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增强。治疗主要针对发病机制,以改变生活方式、抑酸、促动力药及手术等为主要原则,临床疗效肯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李晓林

中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独特的认识,其治疗也针对烧心和反酸,但更重视对引起消化道动力障碍的诱因,如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精神心理紧张、失眠等进行治疗,也即更重视对患者的全身症状进行调治,其临床效果肯定。现将本人治疗本病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常法:立足肝脾,专以清肝解郁健脾。

肝胆郁热、脾胃虚弱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基本、最常见的证型。

主要表现:反酸烧心,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疼痛,多伴有口苦,食欲减退,嗳气,头晕,大便不成形。舌质偏红郁滞,舌苔薄黄,脉象弦。

立法:清疏肝胆,益气健脾。

处方:以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减。

具体用药:柴胡15g  黄芩10g  清半夏12g  党参12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10g  炙甘草6g  生牡蛎30g  生姜15g。

加减:胸骨后及胃脘部疼痛明显者,方中陈皮改为青皮6g;大便秘结者,方中炒白术改为生白术15-30g;咽干、咽痛或咽痒者,方中炙甘草改为生甘草6-10g;胸骨后灼痛,心烦易急者,上方加炒栀子10g,淡豆豉10g;腹胀明显者,上方加厚朴10g;夜寐不实、易醒或早醒者,上方加炒枣仁15g;夜寐梦多者,上方加竹茹10g;气上逆干咳者,上方加黛蛤散10g(包)。

二、变法:久治不愈,立足调整五脏功能。

1.宗气不足

主要表现:除烧心反酸外,突出表现为胸咽胃脘部闷胀,自觉气沿食道向上逆顶,气短,常欲深呼吸,多伴有疲乏、多汗或失眠。舌质淡红胖,舌苔薄黄,脉象偏软弱。

立法:补益宗气,降逆下气。

处方:以生脉饮合枳橘姜汤为主方加减。

具体方药:党参15g  麦门冬15g  五味子10g  炒枳实10g  陈皮10g  生姜15g  竹茹10g。

加减:胸膺憋闷,气短,难以忍受者,方中加全瓜蒌20g,清半夏12g,薤白10g,黄酒20ml(同煎);心悸者,方中加生龙骨30g,生牡蛎;头晕目眩者,方中加生牡蛎30g;便秘者,方中加生地30g;咽痒咳嗽者,方中加茯苓15g,苦杏仁10g,生甘草6g。

2.心肾不交

主要表现:烧心反酸久治不效,主要表现为动则心悸,容易疲乏,心情烦急,怕热多汗,夜寐不实,大便干结。舌质偏淡红胖,脉必沉弱。

立法:补益阴阳,交通心肾。

处方:以炙甘草汤为主方加减。

具体用药:生地30g  麦门冬15g  阿胶10g(加白酒隔水蒸化成胶冻,烊化)  党参12g  桂枝10g  火麻仁10g  炙甘草6g  生姜15g  炒枣仁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加减:咽干、咽痛、咽痒,或平时容易“上火”者,方中桂枝减为6g,炙甘草改为生甘草6g;大便不成形者,方中火麻仁减为3-6g;腹胀者,上方加杭白芍15g。

3.阴虚肝郁

主要表现:烧心反酸久治不愈,突出表现为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寐,早醒,或醒后再难入睡,平时心情焦躁不安,周身不适而症状纷乱,便干怕热。舌质郁红,舌苔黄,脉象弦。

立法:疏肝解郁,养阴清热。

处方:以防己地黄汤为主方加减。

具体用药:生地30-60g  防风10g  汉防己10g  桂枝6g  百合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加减:舌苔黄腻,胃脘胀满者,上方加茵陈15g,炒栀子10g。

4.肝阴不足

主要表现:胸骨后胃脘部灼痛隐隐而喜按,每因劳累或郁怒诱发或加重,伴有泛酸嗳气,口干便秘,头晕疲乏,面红形瘦。舌体瘦红,舌苔薄干,脉弦细弱。

立法:养阴清热,柔肝止痛。

处方:以一贯煎为主方加减。

具体用药:生地15g  北沙参15g  当归10g  枸杞子10g  麦冬15g  川楝子6g  生牡蛎30g  青皮6g。

5.上热下寒

主要表现: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上及咽喉,下可达腹部,久久不愈。受凉则症状加重,伴有腹胀,或腹泻,腰以下冷,而稍进热性食物又“上火”,易起口疮。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象弦。

立法:平调厥阴,交通寒热。

处方:以乌梅丸为主方加减。

具体用药:乌梅30g  制附片6g  干姜6g  桂枝6g  川椒6g  细辛3g  党参10g  当归10g  黄连6g  黄柏10g。

三、二点建议

1.本病在改革开放以前并不常见,近20年来发病率则明显上升,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究其原因,与违背我国文化传统不无关系。一方面,社会压力猛增,生活节奏过快,使得人们精神心理发生明显偏差,不能冷静看待与处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饮食结构西方化,生活规律随意化,过分优裕的物质生活,又使得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调节能力明显下降。二者结合,可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观察亦可以证实:所有的病人主诉都有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和生活不规律之诱因,大多营养过剩,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心情都非常焦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而经过对其进行生活指导,患者在积极调整生活饮食心态之后,症状很快明显减轻,甚至控制,很多病人从此很少再发。

所以,积极宣教,指导病人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最为重要。这也是医生取得满意疗效的前提,应予以足够重视。

二、西医对本病认识已经非常深入,其检查诊断治疗措施也非常规范,疗效肯定,甚至可以视为标准治疗。即便如此,也存在以下问题:(1)内科保守短期治疗疗效肯定,但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由此带来的风险很难评估;即便手术治疗也存在复发的可能。(2)即便短期治疗,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疗效,有的还可能加重。提示我们,针对食管局部生理病理及解剖改变而进行治疗有其局限性。

胃食管反流病虽以烧心反酸为主要表现,但往往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失眠、精神情绪心理异常,乃至怕冷怕热、汗出、口渴、头晕、便秘或腹泻。这些所谓的“兼症”,看似与本病无关,其中着实反映出人体内部脏腑出现的病理变化,也即“兼症”的背后所隐藏的恰是本病的发病根源,而反酸烧心仅仅是本病在食管的局部表现,是全部表现的一部分。所以重视兼症,立足于辨证论治,积极治疗兼症,才可收到应有的效果。中医治疗,过分关注所谓“抑酸”中药,过分强调使用“修补胃食管粘膜”中药,而忽略了重要的气味归经,不经中医辨证用药,可能适得其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晓林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中医科,脾胃病科,内...
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