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女性持久性痤疮
2018年07月19日 【健康号】 李宏军     阅读 8103

(信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摘要] 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持久性痤疮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认为对于此类痤疮不可囿于清热一法,当以温阳散寒、活血散瘀为法,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为宜。河南信阳市中医院皮肤病科李宏军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往往伴随患者整个青春期,病程可达十余年。严重者可在面部产生瘢痕、结节,留下终生遗憾。在临床中常见一些女性患者,病情持久,常规治疗乏效,笔者观察了这部分患者的发病特征,并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治疗体会做一分析,与同道探讨。

 

1 病因病机

痤疮,俗称“粉剌”,其发病原因多认为与肺胃热盛有关,常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而临床中常见一类女性患者,从青春期发病一直持续到成年,称之为“持久性痤疮” [1-2]。患者皮疹多以粉刺或者暗红色瘢痕为主,少见脓疱,或化脓后久久不能“出脓即愈”。形体瘦弱,面色暗淡无华,伴手足畏寒,大便艰难数日一行,月经衍期而量少。平素工作忙碌,精神紧张,夜不安寝,为保持身材而三餐失宜。正如扶阳讲记所言,将今人阳气耗损归结为:先天不足、嗜食生冷食物、误用苦寒药物、滥用抗生素、工作烦劳、房事不节、作息失序、心性因素等八方面[3]。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职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明代著名医家马莳注曰“人当汗出之时,玄府未闭,乃受水湿,则阳气方泄,寒水制之,热郁皮内,湿邪凝结,遂为痤疿。又人有嗜用膏粱美味者,肥厚内热,其变生大疖。人于劳苦汗出之时,当风取凉,使寒气薄于玄府之中,始则为皶,(俗云粉刺)郁久则为痤,较皶则稍大矣。凡若此者,皆阳气不固使然也。唯阳气不固,则营气者,阴气也,营气不能与卫气相顺,而卫气逆于各经分肉之间,亦生痈肿之疾矣。”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亦有阳气,有阴气。阳气者,卫气也。阴气者,营气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而阳气不足,则营阴淤滞,血腐肉败发为疮痈。

 

2 治疗方法

正因此类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营血运行不畅而发为疮痈,故治疗当温阳散寒、清热消肿兼活血散瘀为法。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为宜。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 由薏苡仁、 附子及败酱草组成。原方用治肠痈脓成、体虚邪恋。近代医家用本方治疗阑尾脓肿及体虚肺脓肿均收良效。方中薏苡仁破肿毒,利肠腑,涤湿聚,排痈肿,开气机。附子温通阳气,辛热散寒破结,与薏苡仁相伍,以除寒郁之邪,并畅达经气。败酱草功擅排脓破血,除痈肿,祛瘀止痛,与薏苡仁相合,祛湿以排脓,与附子相合通阳以消肿。又薏苡仁、败酱草均微寒之品,附子大辛大热之物,微寒不胜大热,故用薏苡仁、败酱草旨在祛湿排脓,更制附子热而不伤阴。附子与其相合,尽在通阳排脓消肿。诸药相合,以达温阳通经、化瘀消肿之效[4]。

临床无论是西医抗感染治疗,还是中医清热解毒的常法施治,均易出现中阳受损、寒凝气滞、脾胃失运,如此则延缓病情,甚者使疾病缠绵难愈。而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治疗,妙在寒热并用,方中附子既顾护脾胃之阳,又可消除清热解毒剂寒凝冰伏之虞,故功宏效速 。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28岁,超市主管。病程3年,面部以粉刺为多,炎性丘疹消退缓慢,色暗红,其素体畏冷,终年手足欠温,月经迟少色暗,精神困顿,食欲不佳,夜梦繁多,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舌淡苔白微腻六脉沉细。据其脉证,诊为阳气不足,湿滞瘀阻。故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之:薏苡仁30g,败酱草30g,熟附片10g,当归10g,赤小豆30g,金银花10g,连翘10g,蜈蚣1条,生牡蛎30g。7剂水煎服。本案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蜈蚣攻毒散结,当归、赤小豆活血利湿通络。生牡蛎重镇安神,滋阴潜阳,软坚散结。药后患者诉大便转畅,睡眠好转,部分皮疹消退,以此方再进7剂痤疮基本平复,瞩口服附子理中丸以善后。

 

4   讨论

痤疮之为病,中医多责之肺胃热胜,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也常常每能奏效。但本病往往伴随整个青春期,反复发作。对于常法治疗乏效,尤其是女性持久性痤疮患者,需仔细追问病史了解其饮食起居,既往患病经过,辨其体质,确为阳虚者,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之每能获得良效,不可囿于清热一法,而重伤中阳,导致病程缠绵,变证丛生。

 

参考文献

 

[1] Maneschi F,Noto G,Pandolfo MC. Androgenic evaluation of women with late-onset or persistent acne [J].Minerva-Ginecol, 1989, 41(2):99-103.

[2]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等.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 14(1):8-9.

[3] 卢崇汉.扶阳讲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93-99.

[4] 尚炽昌. 经方配伍用药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310-312.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宏军
主治医师
信阳市中医院
中医科,皮肤科,中医...
致力于运用中医“经方”理论治疗“面部再发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急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痒疹...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