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对放疗患者的心理呵护,你做对了吗?
2016年03月24日 【健康号】 高运红     阅读 2264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约75%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需要接手根治或姑息性放疗。据WTO统计,目前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局部控制率可达45%,其中18%是通过放疗取得的。因此放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放疗,包括了靶区设定,计划设计,验证和实施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需要借助医学影像来实现。

       放疗最终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肿瘤周边的组织器官。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放疗的了解较少,在放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对放疗患者实行心理干预,既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又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绝望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减少由这些情绪所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增强患者对放疗的信心。进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放疗前期患者的不良认知和干预措施


       放疗前的患者,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内疚等。患者通常采取否认、转移等防御机制,患者对治疗持有悲观的态度,采取听认知的方式,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患者将放疗的副作用认为是不可逆转的,同时,由于对肿瘤治疗的最终结局不抱希望,一旦确诊,许多患者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因此放疗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还应具有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医生是患者放疗中关键的人员,无论是出于根治性还是姑息性目的的放疗,医护人员都应该给患者提供一个周密的,坦诚的,充满希望的治疗计划,尤其是针对姑息性放疗的患者,更应注重支持性心理治疗。

       有些医生不知道如何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一直给患者一个模糊的概念,殊不知,这样做比一个明确的解释危害更大。如果患者觉得放疗能带给他们很大的希望,那就可能会激发他们强大的与疾病抗争的潜能。除了医患之间的面对面的交谈之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提供诸如书籍,报刊,录像等有关疾病和放疗的信息,如皮肤护理,药物治疗,饮食方面,给患者提出指导意见。技师人员,也应当随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细小甚至幼稚的问题,以增加他们的信任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接受放疗的依从性。



       放疗中后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干预措施

       放疗时,患者的心理除了具有一般的依赖性增强,自尊心增强,情绪波动外,还有突出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恐惧,猜疑,焦虑。医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放疗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决定是做常规照射,还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保证患者的隐私,如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不愿让别人看到病残的躯体等。放疗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情绪。

       放疗科的医护人员应当进行心理治疗的有关知识培训,增强心理治疗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患者细微的情绪变化,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如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

       事实证明: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提高预后。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高运红
副主任医师
郑州颐和医院
内科
熟悉各种肿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擅长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和加速器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肿瘤。能综合...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