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癌?
2018年07月25日 【健康号】 靳鹏     阅读 4716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70%以上患者早期毫无症状,中晚期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7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3.6:1。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靳鹏

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预后差等特点。

据国际抗癌联盟估计,全世界年发病人数约70万。其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有日本、智利、冰岛、澳地利、芬兰、匈牙利等。我国估计每年约有近20多万新发冑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7.2%,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我国的甘肃、青海、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为高发区,广西发病率最低。近30年耒,一些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而我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

胃癌根据其进展情况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行期胃癌。早期胃癌不易发现,我国临床早期胃癌发现率约占所有胄癌病例的5%,一般所说胃癌主要是指进行期胃癌。早期胃癌又称表浅型胃癌,凡癌灶限于粘膜内及粘膜下层者均为早期胃癌,癌灶发展超过此范围者,则为进行期胃癌。

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占50%,胃体小弯占25%,胃体其它部位和胃底占15%,贲门部占10%。组织病理分类较多,其中90%以上为腺癌。胃癌扩散方式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晚期常见血行转移。胃癌的器官转移以肝脏最常见达38.1%--46.5%,肺脏次之为20%--32.2%,其它是胰腺、肾上腺、骨等器官转移。

在中医文献中,虽然沒有见“胃癌”的病名记载,但有许多与胃癌临床表现一致或相似的病证论述。

胃癌属于中医学中的“伏梁”、“积聚”、“胃脘痛”、“胃胀”、“胃反”、“痞滿”、“心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至心病痞滿,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灵枢·胀论》中记载:“胃胀者,腹滿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这些论述与胃癌早期症状颇相一致。《金匮要略》中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这种情况可在胃窦癌梗阻幽门时出现。《难经》中记载:“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这与晚期胃癌肿块日益增大的表现相似。《丹溪心法·翻胃》说:“治反胃,用黃连三钱,生姜汁浸炒,山楂肉二钱,保和丸二钱,同为末,糊丸如麻子大,……”。《景岳全书·反胃》中说:“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指出了反胃(胃癌)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中医历代文献中,虽然有对胃癌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有参考价值的论述,但是,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胃癌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参阅历代文献时必须认真区别,临床治疗应在现代医学确诊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表现给予辩证治疗,这样才不失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70%以上患者早期毫无症状,中晚期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7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3.6:1。

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预后差等特点。

据国际抗癌联盟估计,全世界年发病人数约70万。其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有日本、智利、冰岛、澳地利、芬兰、匈牙利等。我国估计每年约有近20多万新发冑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7.2%,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我国的甘肃、青海、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为高发区,广西发病率最低。近30年耒,一些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而我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

胃癌根据其进展情况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行期胃癌。早期胃癌不易发现,我国临床早期胃癌发现率约占所有胄癌病例的5%,一般所说胃癌主要是指进行期胃癌。早期胃癌又称表浅型胃癌,凡癌灶限于粘膜内及粘膜下层者均为早期胃癌,癌灶发展超过此范围者,则为进行期胃癌。

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占50%,胃体小弯占25%,胃体其它部位和胃底占15%,贲门部占10%。组织病理分类较多,其中90%以上为腺癌。胃癌扩散方式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晚期常见血行转移。胃癌的器官转移以肝脏最常见达38.1%--46.5%,肺脏次之为20%--32.2%,其它是胰腺、肾上腺、骨等器官转移。

在中医文献中,虽然沒有见“胃癌”的病名记载,但有许多与胃癌临床表现一致或相似的病证论述。

胃癌属于中医学中的“伏梁”、“积聚”、“胃脘痛”、“胃胀”、“胃反”、“痞滿”、“心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至心病痞滿,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灵枢·胀论》中记载:“胃胀者,腹滿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这些论述与胃癌早期症状颇相一致。《金匮要略》中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这种情况可在胃窦癌梗阻幽门时出现。《难经》中记载:“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这与晚期胃癌肿块日益增大的表现相似。《丹溪心法·翻胃》说:“治反胃,用黃连三钱,生姜汁浸炒,山楂肉二钱,保和丸二钱,同为末,糊丸如麻子大,……”。《景岳全书·反胃》中说:“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指出了反胃(胃癌)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中医历代文献中,虽然有对胃癌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有参考价值的论述,但是,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胃癌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参阅历代文献时必须认真区别,临床治疗应在现代医学确诊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表现给予辩证治疗,这样才不失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靳鹏
主治医师/讲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
肿瘤中心,肿瘤内科,...
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的放化疗及靶向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