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世界首例长达17.2cm感染性骨缺损被他成功修复
2022年10月26日 【健康号】 张云飞     阅读 1420

40岁时一场车祸造成右臂骨折

57岁时发现患处竟然骨缺损

身上的陈年旧伤,因何成了骨缺损?

这样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发生在了肖女士(化名)的身上,而且这个痛苦长达17年。40岁的肖女士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受伤,当时她的右上胳膊骨折,紧急送医院后医生对她进行了骨折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休养半年后的肖女士慢慢开始了活动,但此时固定好的钢板在她活动时发生了断裂,家人赶紧送她到当地另一家医院住院,这次手术更换了原有的内固定物并给予骨折断端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发现手臂活动恢复得还不错,就是右上臂患处的皮肤瘢痕挛缩看起来比较严重。

不过,在肖女士看来,皮肤瘢痕挛缩不是大事,忍忍就过去了。然而,时间一年年过去,瘢痕挛缩仍困扰着她,而时不时的右胳膊疼痛她也尽量忍着。可就在一个月前,切口处皮肤破溃一直好不了,里面的螺钉也露了出来,实在拖不下去了肖女士就找到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张云飞教授。

张云飞教授接诊时详细了解了肖女士的病情,在给她完善了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患处当年里面的固定物松动失效,肱骨干部骨折未愈合,骨质吸收明显,属于典型的四肢大段骨缺损骨不连并感染。

据张教授介绍,常见的骨不连包括原发性的骨折后骨不愈合以及继发感染引起的骨折不愈合。单纯的骨不连手术往往活化骨折断端后一期采用自体骨桥接植骨的办法治疗,但是因符合植骨条件的自体骨数量有限,因此对于大段缺损的骨不连治疗也受到明显的限制。而继发感染的骨不连也常常因为细菌毒力较为强或清创不彻底,容易造成感染复发而无法完成后期植骨重建的治疗。

张教授在充分考虑肖女士的实际情况,经过仔细研究,反复讨论病情后,决定给她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分阶段为其实施手术治疗。

张教授分析,目前对于骨缺损患者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及膜诱导。但是骨搬移因截骨平面的选择,需要患者干骺端残余骨量较多,且花费巨大,搬移时间较长,因此种种原因限制,均不适用于该患者。膜诱导技术可操作性强,分期手术,费用相对较低。同时考虑到肖女士之前手术导致可用于二期植骨的自体骨骨源不足,决定给她采用一期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以双侧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为植骨主要材料,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为植骨辅助材料,利用其可以缓释抗生素局部抗感染及可吸收的同时同步成骨的材料学特点,完美的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

第一期手术膜诱导。将肖女士右上肢硬化的骨折断端及占位的软组织瘢痕清理干净,并拆除原有手术留下的固定物。使用负载抗生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填充骨缺损处,并临时内固定。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依靠临时内固物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术后三月复查无异常就开始了第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术。要知道,肖女士的右上臂的肱骨缺损长达17.2cm,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通过改良膜诱导技术完成重建修复手术的最长的肱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张云飞教授给肖女士进行了植骨填充材料选择自体髂骨颗粒混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成骨表现。

张云飞教授说: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由于骨缺损的存在,常造成骨不连接、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局部功能障碍。较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是公认难题。

张云飞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治疗骨感染及骨缺损方面使用膜诱导技术积攒了大量的经验,他们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的特性可以弥补清创手术中的不足,起到术后长时间局部抗感染的作用,也可避免局部过高药物浓度而产生的细菌耐药。硫酸钙磷酸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它可以实现吸收于成骨的同步,避免因吸收过快造成局部缺损。

据悉,膜诱导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技术治疗骨缺损尚属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同时长达17.2cm的肱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通过改良膜诱导技术治疗,在世界范围内也尚属首次报道。这项临床技术标志着张云飞教授团队在治疗骨缺损和骨感染领域诊疗技术迈向更高水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云飞
副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骨科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骨髓炎,骨感染,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