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的转校生都会成为人气王,但是我没有”|关于搬家的4个故事
2018年06月23日 【健康号】 赵扬     阅读 7963

搬家似乎是童年经历中很普遍又常被忽略的一个场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或者为了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学校,许多人在小时候经历过搬家。

我小时候搬过两次家,我曾经以为这是很独特的经历,直到近来和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才发现从来没有搬过家的人竟然是少数。实际上,国外一项跟踪调查显示,从孩子出生到9岁,研究样本中有大约60%的家庭经历了至少一次搬家[1];在另一项研究里,样本中80%的人在满18岁前经历了至少一次搬家[2]。



我们收集了三个搬家故事,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我还会梦见搬家的那一天”
@小安

“我从小就生活在那种单位家属楼里。家属楼的房子很小,但是邻居之间非常亲近。一到晚上,大人们一起打麻将、聊天,小孩就在外面的院子里玩,还经常到别人家串门,挺开心的。

上小学的时候,家属楼要拆除了。那段时间走廊里全是打包的箱子,我们还常常拿纸箱来玩,被大人发现了就会挨骂。

直到纸箱一个个装满,又一个个送走,我才慢慢意识到,这房子要被拆掉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施工那段时间我还央求爸爸带我去看。我捡了几块碎砖,用纸包好收起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新家离得不远,搬家后我还在原来的学校上学,只是在放学排队回家的时候需要换一支队伍。有一次,我迷迷糊糊地走向原先的队伍,一个陌生的带队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不是这边的吧?回你自己那一队去。’

老师问我住在哪里,然后把我送到了另一队,排在前面。我一回头,看见了一排不认识的面孔。

直到现在,我还偶尔会梦见那个场景,梦到自己在小学的操场上,只穿了一条内裤,和一群不认识的同学在一起。”




“搬家后,我变得不爱说话了”
@阿斌:

“我出生在小县城,爸爸是小学校长。那时候我也淘气,是班上的‘孩子王’,经常带着一群小伙伴到处搞事情,反正老师也不敢拿我怎么样哈哈。

升五年级的时候,因为爸爸工作调动,我家搬到了省城。我跟着爸爸,进了当地最好的小学。

县城的教育质量果然没法和大城市比。我本来成绩中上,转学后感觉课程一下子变得好难。就拿英语来说,原来的老师只要求我们背单词、读课文,但是转到新的学校之后,外教会用很多时间和大家对话,好多单词我从来没听过。

更要命的是,无论说英语还是说普通话,同学们都会嘲笑我有口音。我渐渐开始害怕上课被点名回答问题,害怕和同学说话,更没法和大家一起打球、出去玩了。

那段时间,我一放学就跑回家,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我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喜欢看科幻的。”




“每天放学我都是哭着回家的”
@茶茶:

“我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孩子,在班上没什么存在感,只跟几个好朋友待在一起。但是初一那年搬家转校之后,我连这样的朋友都没有了。

青春小说里的转校生总会成为人气王,但是我没有。那时候我戴着牙套,又发育得早,身材有点胖。男生整天对我说下流的笑话,给我起各种外号;女生们都躲着我,她们说跟我一起玩的人会变胖。

原来的好朋友给我写信,信被同学拆开,到处传阅。

每天放学我都是哭着回家的,每天。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校园霸凌,只是觉得,我一定要离开这里。我努力读书,不是为了争一口气什么的,我就想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高考那年,我考了全校第一。原来的同学终于都滚蛋了,没有人和我上同一所大学了。

大学的时候我换了隐形牙套,还瘦了许多。有时候参加校园活动,会有男生过来搭讪,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都很猥琐。

朋友说,跟我不熟的时候觉得我很高冷,熟悉了又感觉我有点讨好别人的倾向。可能是被欺负了那么长时间后,我有点不适应别人对我好了吧。”




“去做客和搬过去完全是两回事”
@丹妮:

“我五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他们谁都不想管我,于是我被送到大伯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

搬家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在那之前爸妈几乎天天吵架,搬家后一下子清净了,竟然感觉还挺好的。而且大伯家里还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堂姐,有很多玩具,我本来就很喜欢去他们家玩。

但是时间长了,我慢慢意识到,去做客和搬过去完全是两回事。那些玩具都不是我的,吃饭时鸡翅和鸡腿也不是我的。墙上贴的也只有堂姐的画和奖状,我拿的奖状比她多,却只能收在抽屉里。

有一天我在房间里读《简·爱》,读到简小时候一个人躲起来看书的情节,哭了整整一晚。我感到很孤独,同时又发现原来有人和我一样孤独,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一直盼着有自己的房子。上大学后我开始打工攒钱,到现在也有了不少积蓄,可惜还是没跑赢房价。”




童年搬家,人生最初的孤独冒险

人们往往觉得搬家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但与此同时,搬家也是旧事物的丧失。

在心理学上,搬家和重大疾病、失业、离婚并列,被视为一种重大压力事件。在皮克斯的动画《头脑特工队》中,小女孩莱莉正是因为搬家经历了一场情绪危机。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经常搬家的孩子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学业问题。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岁前搬家两次或以上的孩子,在9岁时更容易出现和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相关的行为[2]。

搬家有时是家庭关系变化的结果,比如经济状况变动、父母分居或离异,这些事件本身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冲击。

对孩子来说,搬家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伴关系的变化。离开熟悉的玩伴本来就令人伤感,如何融入新的环境也是一个挑战。孩子已经开始形成稳定的小圈子,新来的孩子往往很难融入,感觉被排挤、被孤立。

在《教养的迷思》中,独立研究者朱迪丝·哈里斯(JudithHarris)指出:“我认为在同辈群体中地位的高低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永久的影响。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通常自尊水平很低,并且不安全感永远不会完全消失。”[3]



朱迪斯本人也有过多次搬家的经历。有一次,她家搬到一个“非常势利的郊区”,同班的女生们整天讨论如何化妆打扮,而她在班上年龄最小,还戴着眼镜。她在书中写道:

“我每天与邻居的孩子一起上学,但他们都不愿意跟我玩,也不跟我说话。如果我鼓起勇气跟他们说话,他们完全不搭理我,我很快就不再做任何尝试了。一两年之内,我从一个活跃、外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拘谨、害羞的孩子。”

朱迪斯其实是幸运的。在那段时间里,她努力读书,成绩越来越好。四年后她再次搬家,在新的学校里,她凭借聪明才智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她承认,这段经历虽然很不愉快,但是也成就了今天的她。

少数人从来没搬过家,许多人因为搬家改变了人生轨迹,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但是我们终会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心安处是吾乡。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