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岭峰青少年心理危机案例答疑:看见不配感的危害
2020年10月22日 【健康号】 邱晖春     阅读 8052

10月21日晚上的答疑教学直播贺老师分析了三个有关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案例。

近期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惋惜,其遗书中的“废物”一词告诉我们这是非常典型的因“不配感”引起的悲剧。

在讲解分析三个案例的过程中,贺老师提到了改变解释方式、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危机的方式,并且再次着重强调看见每个人的价值,警惕不配感。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事件

遗言中有“废物”等话语,很明显是有很深的不配感。这种不配、不值得的感受是人生中最可怕的事物,这可能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上司等等,有时甚至是处于好的目的,但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案例一】来访者高一女生,自称从初二开始就有过自杀的想法,但从没有让其他人知道过。学习很认真,成绩虽然不优异但也不算差;小时候学过几年的小提琴,但心底里对此没兴趣,就放弃了。被问及为什么有自杀的想法,她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朋友,周围的人都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和别人过多接触,觉得很多人都虚伪;二是觉得自己无用。试过改变女生的不合理想法,但收效甚微。

1优先关注女生觉得自己无用这件事。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是有价值的,但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外界灌输“你不行,你不如别人”的话语,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案例女生就是很典型的情况。

2现在50%的学生朋友数不超过三人,一般认为至少需要三位好朋友,因为这能起到情绪缓冲的社会支持系统作用,而且也不容易因为朋友间的矛盾造成更大伤害。

3交朋友最好的时机是小学时期,目前女生错过了,但还是要争取交朋友。

4家长要看见孩子自身的需求。很多事情重要的是去做,而不是做的好不好,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能成功的,重新获得价值感。
【案例2】

23岁女孩,长相普通(自己认为很丑,其实是普通的),心地善良,积极上进,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比较执拗,看问题偏激,认为人和事都是非黑即白的,现留学美国,人际关系不太好。小学被老师和不待见,受同学欺负,初中努力考到理想中的高中,后考上大学仍成绩优秀,因跟大学室友发生矛盾,室友把她的照片贴到校园网络,抨击她的长相,但是老师家长和警察都没有给她帮助,对她伤害很深,说是四处求助无门,至今有心理阴影,不能很好与人相处。大二时立志并考上了美国大学,即将毕业。家人认为她心理有阴影,建议她接受心理疏导,她不愿意。女孩幼年由母亲带,其母在年轻时性格偏激,现在父母亲不知道怎么疏导她?

1相貌问题其实是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诱发起因,因为小孩有从众情况,会欺负“长相不好”的孩子。

2母亲偏激的性格影响到了孩子,加剧了孩子后来的心理问题。

3注意解释方式,这个孩子心理上最大的不满就是“应该帮助她的人无动于衷”。最终导致了她现在的应对方式是逃离。

4在孩子本人拒绝心理咨询的情况下,咨询师力量很弱,这时候更需要父母主动承担更多责任。

5梳理人生经历,改写人生记忆和解释方式。因为记忆其实是可以主观改变的,所以要让孩子意识到她的人生并不是无助的,也是拥有快乐幸福的。

【案例三】

来访者女20岁,高复就读,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休学在家。就高考问题与父母关系紧张,情绪失控会砸东西。现在父母不敢和她交流,就怕一不小心惹怒她。他自称能考取上海一本,父母则称考取大专都不能保证。目前家庭关系僵化,特别与母亲关系僵化,其父准备将母女分开居住。

1母女关系的恶劣绝不是一天造成的,而关于高考的分歧成为了导火索。

2无论如何先看见女儿,看见女儿的需求和目标,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想做什么,有什么欲求。

3给女儿尊重,觉得她“一定考不上”这样的论断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只会加剧矛盾。

4和孩子站在一起,承认她所做事情的价值和已有成就,具体分析梳理要达成高考目标需要补充哪些短板,而不是一味的批判否认。

5将父亲拉进来,很明显父亲存在缺位现象,家庭问题中父亲如果存在会很有益解决。
本文转自微笑主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邱晖春
三级心理咨询师
乌镇互联网医院
心理咨询科,心理科
乌镇互联网医院心理咨询科三级心理咨询师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