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毛病”致残率超50%!不能忽视的骨关节炎
2021年10月11日 【健康号】 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阅读 8438

这个“老毛病”致残率超50%!不能忽视的骨关节炎

早晨起床总感到关节疼痛,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活动过多疼痛就加重;一受累关节活动就不灵便,长时间保持一定后感觉关节僵硬,要经过一定时间活动才感到自如......


人到中年,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就是患上了骨关节炎。


科普小卡片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因为发病率高,早期症状轻,常被人们视为小毛病、老毛病,大多没有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治疗,导致不良后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全球骨关节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1亿。而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科普小卡片

40岁左右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的人群则上升至50%左右,年龄在75岁以上的人群则会达到80%左右。


临床上膝关节受累最常见,占整个骨关节炎的73%。膝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常发病于负重量大、活动较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髋、踝、手等。


此外,困扰中老年人的骨关节炎,还是慢性致残杀手,它会导致老年人关节畸形,以53%的致残率高居全球第二位。


所以,当我们发现父母关节痛的时候,即便他们自己觉得没啥事,我们也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事关老年人余生的健康和幸福。


遗憾的是,骨关节炎患者的预防与就医意识不容乐观。有很多中老年朋友脾气拗,觉得这就是“老年病”,去药房买点止痛药吃,贴贴膏药就好,实则不然。这些治疗只能缓解一时的疼痛,疾病仍会反复作祟。


研究表明,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是有“炎症”,这使患者不得不减少关节活动量,活动量的减少又会导致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增加关节外伤的可能,同时还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很多患者都是拖延了三年五年后,疼到不能走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上海天佑医院骨科专家王德元主任介绍:骨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治疗目标主要还是缓解关节疼痛,阻止和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求保护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当骨关节出现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怕麻烦或者心存侥幸。尽早发现、尽快就医,可以缓解关节退化的速度。”王德元主任认为,出现关节疼痛若不及时就医,一旦骨关节炎发展到晚期,就可能要通过做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进行治疗。


疼的时候就按时吃药、做治疗,不疼就不管了,这是大多数患者的“通病”,也是造成高残的原因之一。


不按照医生的叮嘱配合治疗,会给康复进程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为了防止病情反反复复,患者务必在各个治疗阶段谨遵医嘱。”王德元主任这样强调。


科普小卡片

如果刚开始有膝痛症状时去就医,医生会建议做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让骨关节炎不至于发展得太快;如果生活方式改变后症状仍没有改善,医生会建议进行医学检查,如X光、CT或核磁,评估软骨磨损的情况,然后吃药、打针;如果吃药打针仍不管用,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根据情况选择关节镜手术、截骨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王德元主任介绍:一般情况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其他方法均告无效时才做的选择,因为更换关节可能导致并发症,而且人工关节并不能完全替代原生关节,会导致部分功能的丧失。


接受治疗后并不可“一劳永逸”,健康的关节,还离不开平日里的细心呵护。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缓解关节“衰老”的过程呢?


软骨损伤是导致骨关节炎的原因,所以关节保健,离不开软骨的保护。平日里,我们可以让爸妈这样做:


(1)买菜、拎东西别贪多,别背、别拿过重的背包、菜篮子;

(2)尝试躺在床上做仰卧屈膝屈髋和蹬自行车样动作,以保持关节活动度,减轻软骨磨损;

(3)少做蹲下擦地、洗衣的家务活,防止因过度用力造成组织损伤;

(4)控制自己的体重,减少膝关节承重压力;

(5)已出现骨关节炎疼痛者,日常生活中可用手杖、助步器等协助活动,减轻疼痛与负重。


万一患上了关节炎,也应当进行轻度的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那么,骨关节炎患者在运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这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避免久站、久坐、过量登山、爬楼梯等对关节损耗大的活动;

(2)尽量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车、散步等;

(3)在正式运动前,应以较轻的全身活动进行预热,或者双手手指揉搓对应的膝盖下缘,促进关节润滑,以“唤醒”关节和肌肉,克服肌肉关节的黏滞,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避免损伤关节;

(4)天气寒冷时应该为重要关节做好“保暖工程”,可适当进行关节部位的物理按摩、热敷和理疗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