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直肠癌手术的发展历史(3)
2020年08月06日 【健康号】 王铭河     阅读 8319

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不保肛)
19世纪末期,大多数的直肠癌手术是经会阴、经肛门入路进行局部切除,因此局部复发率很高,Vogel[7]总结了当时最主要的12个外科医生的1500例直肠切除资料,发现了20.9%的手术死亡率及80%的复发率,这也引发外科医生重新思考。即使有一些外科医生选择了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手术,(1884年,德国的VincenzCzerny[7]医生是第一位采用经腹和会阴入路的医生,主要原因是直肠肿瘤经骶骨入路无法切除,但这次手术未能成功,患者死亡)但是忽略了直肠癌向上方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由于直肠癌上方淋巴结转移范围超出了当时的手术切除范围,因此造成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英国圣马可医院(St.Marks)的WilliamErnestMiles医生为57例直肠癌患者实施了经会阴入路的手术切除,术后有54例复发,于是他研究了尸检标本中的复发部位和直肠上方的淋巴播散区域。经过研究发现,复发是因为没有清扫肿瘤的淋巴转移区域。Miles根据该研究结果认为,DimitriGerota在1895提出的直肠癌淋巴转移方向存在不足,直肠癌的淋巴转移存在向上方、侧方及下方的三种方向,其中以向上方转移最为重要。Miles提出了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他提出的手术五原则为:⑴腹部结肠造瘘;⑵切除直肠,乙结肠及其供应血管;⑶切除直肠系膜;⑷清扫髂总动脉分叉上方的淋巴结;⑸清除提肛肌的扩大会阴部切除。切除范围应该包括肿瘤本身(以及尽可能宽的会阴切口)、病变的肠管、系膜和肿瘤周围的淋巴结及,而且应该实施整块切除。这就是大家广为熟知的Miles手术。Miles在当时提出这种手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他引进了癌细胞经淋巴管转移的概念,并建议在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时,应该连同上行的区域淋巴结进行整块切除。该技术将R2的手术变为了R0的切除,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在直肠癌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Miles[8]于1908年发表的最初12例手术经验中,手术死亡率为41.7%(5例)。随着输血和麻醉的发展,至1926年[9],该手术的手术死亡率下降到9%,局部复发率降至29.5%,该手术也成为距肛门15cm以内直肠癌的“经典手术”。


从解剖层面来分析,低位直肠肿瘤因缺乏高位肿瘤那样较厚的直肠系膜的保护,更易发生直接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另外,经腹盆底操作的手术难度大,加之手术视野暴露不佳,使得APR术中穿孔率明显高于AR,这些不利条件导致了APR手术存在较高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率。2007年,瑞典的Holm医生[10]报道了一种比传统APR手术根治性更好的术式,即柱状APR(cylindrical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CAPR)。与传统APR技术的不同在于,柱状APR在俯卧位下行广泛的会阴部切除,使标本成为无狭窄腰部的圆柱状,增加远端直肠癌周组织的切除量,降低CRM阳性率和术中肠穿孔率,从而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但柱状APR较多地切除了直肠周围的肛提肌,盆底缺损较大,不修复盆底可能导致会阴疝;Holm采用了臀大肌皮瓣移植进行盆底修复。在28例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中出现4例会阴切口并发症,2例复发。该手术较为复杂,臀大肌皮瓣移植需要整形医生完成,单侧皮瓣移植需要80分钟,双侧皮瓣移植需要110分钟。目前以学者采用补片进行修补,可节省部分操作时间。该手术尚未被普遍接受,病例的选择仍需谨慎。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王铭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大肠外科,肛肠外科
大肠肿瘤的手术及内镜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