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探讨肺肾相关
2021年05月11日 【健康号】 张伟     阅读 8456

“同气相求”源于《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关于“气”的概念,《素问﹒天元纪大论》载:“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气即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同气”衍生为对事物进行“取象”和“运数”定性定量分析后

1.同气相求基本概念

    “同气相求”源于《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关于“气”的概念,《素问﹒天元纪大论》载:“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气即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同气”衍生为对事物进行“取象”和“运数”定性定量分析后确定的同类、相似、相关的事物。“相求”,即作用、性能上的相似性、亲和性、趋向性和相关性;转化发展过程中的顺应协调相一致性;事物量的互补相助性。“同气相求”意为相似相类的事物会产生亲和感召,能够相互联系、依从附和、互补协调。

 

2. 肺肾“同气相求”的深层含义

2.1肺与肾之“同气

  2.1.1异流同源

    元气被认为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初物质和原动力,激发和维持脏腑的生理功能,是人体脏腑功能的综合体现,如《类经·针刺类·刺有五节》所说:“真气者,元气也……在表曰卫气,在里曰营气,在脾曰充气,在胃曰胃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皆无非其别名耳”,详细的讨论了元气与脏腑气的关系,说明元气与诸脏腑之气乃同源而异流。因此,肺与肾在人体处于上下相对的位置,肺肾之气有着各自的生理特性,但是同源于元气。

2.1.2异属同性

    肺肾之异属:一方面,根据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规律,肺在上,主宣发肃降,为阳;肾在下,藏精主生殖,为阴。另一方面,肺属金,金曰从革,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肾属水,水曰润下,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作用。肺肾之同性:一方面,具体事物或现象来说,其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肺分为肺阴、肺阳,肾分为肾阴,肾阳;另一方面,《医贯》曰“以水言之,有阳水、有阴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景岳全书·真脏脉》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脏互藏”的哲学概括,反映了肺肾之间内在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2.2肺与肾之“相求

 2.2.1气机相求

     宋·杨士灜《仁斋直指方论》提出“肺出气也,肾内(内,古通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天气通于肺”,肺吸入自然界清气,肾在呼吸深度和节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者相互协调才能维护正常的呼吸功能。

 2.2.2气化相求

津液同求

 肺主行水,肺气通过宣发作用将水液中清轻的部分向外向上布散,通过肃降作用将水液中稠浊的部分向下向内运送。肾主水,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肾气通过蒸化作用,将水液中精华部分重吸收再利用,不能重吸收的糟粕部分则化为尿液排出。肺气宣发肃降有赖于肾阴肾阳的推动促进;肾脏蒸化作用的高效运转,必须依赖于肺脏功能的正常运行。若肺肾功能不协调,则体内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出现水肿。

精血同求

    张伟教授结合临床提出“肺为血脏”的观点,认为肺脏对血液生成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诸气者,皆属于肺”“气为血之帅”,肺生血以肺的宣发肃降为依托,水谷精微上归肺, 所生之血濡养全身。《侣山堂类辨》记载:“肾为水脏, 主藏精而化血。”说明肾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这与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重要造血器官的观点相符。肺肾均可生血。肺生血,血可化精,血流于肾中可以不断充养肾之所藏,肾精可化血,充养肺脏。若肾藏精不足,化血无源,使血液生成不足,另肺生血缺乏亦可引起肾精亏损。

 

参考文献

 

[1] 吴挺超,岳仁宋,何茗苠.岳仁宋运用“同气相求”理论辨治糖尿病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07):947-949+952.

 

[2]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3.

 

[3]张伟,郭梦倩.试论“肺为血脏”与活血化瘀法[J].吉林中医药,2012,32(07):649-651.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