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说说中医那些事〈20):医后余思
2019年06月14日 【健康号】 宋秀明     阅读 8647

近来遇到几则病例,诊余不免多有思绪。
一、老翁皮疹病例
九旬翁席某,因老年痴呆,久卧于床。数月前,身泛皮疹久治不愈。虽不能言,但四肢骚动。家属邀余出诊。至其家,见病者卧床,面色红润,身上皮疹略高于皮肤,色如桃花,身上抓痕累累,双下肢因瘙痒而绷直扭动。观其所服药方,有蜈蚣、全蝎、徐长卿、地肤子、白鲜皮等,均为祛风止痒之药。服药两周余而瘙痒未解。前医处方之目的确为止痒,余诸止痒之品汇集成方但效差。此可谓“心中了了,笔下不明”。不明在于未按四诊,明病者之虚实。此翁高年,已是气阴两亏之质,而阴虚甚于阳虚,虚不恋阳,致虚阳外溢于肌肤作痒。其舌红嫩苔白干,脉弦滑兼芤为其明证。笔者处方如下:麦冬、玉竹、南沙参、炙甘草、乌梅、生牡蛎、玄参、枸杞、益智仁,以滋阴为主,略补纳肾气,故服药一周,皮疹尽消。前医之失在于不识虚实,知常而不知变,犯了“虚虚实实”之戒,且以西医“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脚”的机械思维错误。
二、小儿咳嗽病例
小儿之疾多见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多与家人的养护习惯有关。"家有一小,如有一宝”。家长一怕小儿受凉,穿衣宁多勿少;二怕小儿营养不足,故饮食不忌,甚则膏梁厚味恣其所欲。越是如此养护,小儿却频发呼吸道疾病,时不时的咳痰喘发热。一有感染,抗生素频服,恨不得将其于抗生素中浸泡。其不闻乎"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但其脏腑清灵,随拔随灵,用药之际略为扶正可祛邪而正安,切勿苦寒峻猛之剂(肺炎者另论)。笔者遇到小儿咳嗽,多是感冒频发,急性期已过,而咳嗽不止,抗生素如饭。此时用药须根据舌脉,辩其体质虚实寒热,调理其脾胃,虚则补之,实者泄之,调其阴阳虚实,止咳化痰为辅,疗效却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宋秀明
主任医师/讲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
中医科,中医呼吸科,...
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如肺癌、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疑难性咳嗽、冠心病、内分泌、失眠等)、...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