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术后怎么吃(二):以“胃喜”为补
2021年06月09日 【健康号】 何宜斌     阅读 8390

术后调养,术后饮食

先介绍一位清代中医大家



叶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家世代业医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其术。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少时即受家学。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

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虚劳门》治钟姓案中提出了“胃喜为补”的论点:“少年形色衰夺,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扶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


所谓“食物自适”。食物的选择应适合患者的口味,吃下去舒适,这就是“胃喜


从中医角度,术后患者又该如何做到选择“胃喜”的食物呢?


中医理论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原则:“平衡

涉及到阴阳平衡,寒热平衡。


如何实现这种平衡?

这又引出中医一个最重要的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体质偏于“热”的,在食物选择上倾向于偏清淡寒凉的

体质偏于“寒”的,在食物选择倾向于偏滋补甘温


这样的调和,才能实现“胃喜


如果一个人偏胃“寒”,你炖“西洋参、石斛、麦冬”给其补身体,饮后往往恶心、胃痛、腹泻,这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胃不喜;



如果一个人胃“热你炖“鹿茸、红参、黄芪给其补身体,饮后往往烧心、胃胀、、便秘,这是热上加热,火上浇油,胃不喜。


  术后患者如何避免胃不喜,做到以“胃喜”为补的理想境界,可先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体质分类选择相对应的食物药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