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术后调养之术后怎么吃(三):以“节”为补
2021年08月17日 【健康号】 何宜斌     阅读 8011

进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民以食为天。

先介绍一本中医古籍经典: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在《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段论述:


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谓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或食不下而上涌.呕吐以耗灵源.或饮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频数而泄.耗谷气之化生.


这段论述的意思是:饮食养生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能节”,而不是一味的“”,饮食量超过自身正常需求,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有损肠胃正常功能。


进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民以食为天。


食”(拼音:shí,sì,yì)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下部像盛满食物的器皿,上部像盖。一说上部像口,会张口就食之意。食的本义有动、名两用,作动词指进食,,作名词义是食物,主要指饭食、粮食。由吃义引申为享受,又由比喻而引申为日食、月食,并进一步引申为亏损。以上诸义都读shí。
“食”:包含了“天授”“享受的内涵:
1.天授:进食应该是大部分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从嗷嗷待哺到大快朵颐,我们张“口”就来。饿了就吃,简单的逻辑。2.享受:这个世界,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饿了有吃,快乐的逻辑。
无论“天授”还是“享受”,都离不开一个前提条件:“饥饿
    朱元璋,尝尽天下美食,但在他记忆中,仍把“那碗用剩稀饭、剩干饭、糊锅巴、烂豆腐、青菜汤放在一起煮成的粥"称赞为天下最美味佳肴,因为他已饿了三天;
    小朋友,“饿”了自然哭着闹着要吃的,这是本能,但现在条件好了,生怕小朋友“饿着”,爷爷喂、奶奶喂、公公喂、婆婆喂,喂着喂着,就喂出很多“积食”:常表现为进食不多,口臭,手心比手背热,腹大,半夜睡眠不安,磨牙,经常发热、咳嗽、扁桃腺发炎等。        大朋友,知道自己“吃不下了”,但到了饭点,入了饭局,   “饭到爱”,过多食物和热量的摄入,既不能像小朋友一样转化为身高,又不能无限制的变胖,这些多余的营养就转化为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很多外科疾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就是”饮食不节

    术后患者,由于大手术后,自己和家人都认为体虚,急于补充营养,所以在术后调养的临床工作中,几乎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会问:

 

医生,我术后能吃点什么才补?


我的回答往往令他们很失望

 

                        什么东西都不能吃!!!




因为在临床很多案例中,都是因为术后饮食不节,盲目进补,而导致病情变化,影响术后正常康复进程:






所以,术后调养之术后怎么吃,第三个原则以“节”为补


如何掌握这个“节”度呢?


少吃多餐,每餐“七分饱”为宜!!!







重点来了


切忌




饮食有“”,饮食得“”,自然健康!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