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肺动脉高压的若干认识误区
2020年04月01日 【健康号】 潘文志     阅读 9430

关于肺动脉高压的若干认识误区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疑难的、危重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大量科普宣传的开展, 特别是网络宣传推广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疾病。然而,笔者在日常诊疗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该疾病存在认识的误区。本文就对肺动脉高压的若干常见认识误区进行剖析和澄清。

 

误区一:混淆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

常常有患者拿着心超报告,忧心忡忡地来门诊就诊,告诉医生他(她)被诊断肺动脉高压了,“病情很严重,活不长了”。笔者一看,心超报告显示肺动脉收缩压48mmHg,诊断写着“轻度肺动脉高压”。碰到这种情况笔者经常忍俊不禁,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解释。实际上,网络上或者其他媒体上介绍肺动脉高压诊断时,给出的定义是“肺动脉平均压大于25mmHg”,且未强调或者解释肺动脉平均压的含义,而心超报告给出的肺动脉压是收缩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肺动脉高压定义中所用的参数是平均压,是通过将心导管放置到肺动脉测得的,是准确的数值。心超报告给出的肺动脉压是收缩压,是通过血流反流过三尖瓣时的速度估测的,是一种估测的数值,不是绝对准确。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肺动脉压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心脏跳动时候是一条震荡的曲线,曲线的最高峰时压力为肺动脉收缩压,曲线的最低谷时压力为肺动脉舒张压,而肺动脉平均压是整条曲线的平均压力。一般来说,肺动脉收缩压差不多是肺动脉平均压的2倍。拿上面这位患者作例子,心超报告中肺动脉收缩压48mmHg,实际上导管测量的肺动脉平均压可能就在24mmHg左右,还没到达肺动脉高压诊断值。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欧美指南,心超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50mmHg才能疑诊肺动脉高压(许多医院仍以肺动脉收缩压>40mmHg为诊断标准,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已经过时)。而笔者自身的经验是心超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55mmHg才考虑可能有肺动脉高压。

 

误区二:肺动脉高压是罕见的疾病

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疾病。但又经常看到,很多患者心超报告都会诊断肺动脉高压。许多患者会抱怨:这么罕见疾病为什么被我碰上了?这除了上面说到诊断标准过于宽泛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对肺动脉高压的分类认识存在差异。肺动脉高压有许多类型,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才是一种罕见疾病(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肺动脉本身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因此,准确地讲,应该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疾病”。这里重点介绍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其发生机制是左心疾病(如二尖瓣反流或狭窄,或者左心衰,或者左心心肌病)导致左心心腔内压力增高,这种压力会逆向传导到肺静脉再到肺动脉,从而引起肺动脉压力的升高。需要提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人体自然衰老,许多老年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会下降,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左心压力会逆传到肺动脉,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所以许多老年人心超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都会较高(在40-50mmHg之间)。笔者认为这样的压力一般不具病理意义。

 

误区三: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期短于癌症

经常有患者被诊断或者疑似诊断为肺动脉高压时,陷入了焦虑甚至心理崩溃的境地,因为他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话:“肺动脉高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肺动脉高压患者寿命短于晚期癌症”“肺动脉高压患者寿命只有2-3”。实际上,这里有许多误区要澄清。首先,上述肺动脉高压指的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而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生存期)要好得多。例如,先心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即使不治疗也能存活几十年。其次,肺动脉高压是分程度的,包括轻度、中度、重度,各个程度患者预后是不同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而轻度则要好些。第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寿命只有2-3”的结论是在以前没有很好的降低肺动脉压力药物(也就是靶向药物)时代得出来的结论。随着目前靶向药物的发展及普遍应用,肺动脉高压患者寿命明显延长,即使是重度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寿命也可延长6-7年。

总之,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而目前科普宣传对某些方面阐述不清、未加解释,容易使得患者产生认识误区。本文对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的剖析,有利于患者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肺动脉高压,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6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