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消化道息肉的诊治
2019年03月04日 【健康号】 张志伟     阅读 6270

消化道息肉是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凸入消化道内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

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年龄等有关,如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而非洲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低。此病发生后,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者可以发生癌变。消化道息肉病理上分为增生型和腺瘤型两种,后者容易癌变,癌变率为5%~40%,腺瘤型息肉目前国内外已被公认为是癌前病变,及时将息肉摘除,可以达到预防出血及癌变的目的。山西省汾阳医院消化内科张志伟

多数消化道的息肉起病隐匿(以下以大肠息肉为例说明),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有学者提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由于胃肠道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目前医学界建议:年龄超过40岁,应每年接受肛门指诊及粪便潜血检查;而年龄超过50岁者,应每3-5年接受胃肠镜检查,以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肠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目前我院主要开展高频电凝切除法,该法治疗优点为:治疗彻底,简便,损伤小,安全,痛苦小,适用范围广且易于推广,已成为最普遍和成熟的治疗方法,通常息肉切除后1-3周,创面愈合。

总之,息肉有良、恶之分,但大都无临床症状,所以预防性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提醒大家定期肛门指诊、粪便潜血检查,定期做胃肠镜检查,以提早发现消化道息肉,并由病理切片来区分良、恶性,好作为是否手术切除的参考。 并且腺瘤型息肉切除后易复发,故应高度重视,定期内镜检查,远离癌症!     

 (张志伟《山西医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志伟
主治医师
山西省汾阳医院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能熟练开展胃镜、结肠镜、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尤其是内镜下早癌的诊断...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