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KD
2018年07月30日 【健康号】 曹立     阅读 7066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过去也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以突然运动诱发的运动或姿势异常为特征,如短暂频繁发作的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投掷样动作等。由于该病少见,发作间期正常,容易被误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内科曹立

1、病因:PK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大多有明确的家族史,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有外显不全现象,也有散发病例,其致病基因被定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目前明确的PKD1型是由于PRRT2基因所致,其中c.649dupC突变是中国PKD1的突变热点,大约在60%左右。结合我们瑞金医院检测的结果,我们发现许多家系中有不完全外显的情况,父母之一携带突变但没有发病,传给了小孩,小孩发病了,由于现在很多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以散发的形式出现,但事实上还是遗传所致。

继发性PKD见于多发性硬化、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围产期缺氧性脑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疾病。

2、临床特点:

PKD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男性居多,主要在突然改变姿势、运动方向或力量负荷时发生,静止状态下突发的自主动作是本病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如坐位突然站立时,久站后跑步,转身、举手等,也可由紧张、惊吓、焦虑、兴奋、过度换气等非特异性因素诱发,约70%的病人主诉发作前有“先兆”,如受累部位肢体发麻、发凉、紧箍感、沉重感等。发作时患者无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的肌张力不全、舞蹈、手足徐动、投掷样动作等,多为单侧肢体发作,部分患者累及双侧,少数呈左右交替发作,当面部或下颌肌肉受累时,可影响语言以及出现面部的奇怪表情等。发作持续数秒至数10秒,一般不超过5分钟。PKD发作频繁,许多病人每天发作近20次,尤其在青春期可高达30~100次,在20岁后可逐渐减少。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但需排除继发性PKD。辅助检查首选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

Bruno等人于2004年通过综合分析121例病人临床资料后提出最新的PKD诊断标准:

(1)突然运动诱发的不自主运动;

(2)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1分钟;

(3)发作期无意识丧失,无疼痛感;

(4)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排除其他疾病;

(5)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特别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6)无家族史者发病年龄常在1~20岁。

4、鉴别诊断:

(1)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Nonkinesigenic Dyskinesia,PNKD):由多种因素诱发,如咖啡、酒精、疲劳等,而并非由突然运动诱发,症状与PKD相似,持续时间可以数分钟到数小时,但发作频率较低,每天仅有1~3次,可有数月的间隔期。MR-1基因是其致病基因。

(2)发作性过度运动导致的运动障碍(Paroxysmal Exertion induced Dyskinesia,PED):症状发生与长时间或过量的运动有关,如走路、跑步等,最常累及脚部的运动,抗癫痫药基本无效。

(3)阵发性共济失调(Episodic Ataxia,EA):可被突然的运动刺激触发,但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功能和平衡功能的障碍,常伴有头和手的姿势性震颤以及面部和手部肌肉的细抽搐。

5、治疗:

一般PKD对于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较好,特别是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结合我们对许多PKD患者的治疗经验,我们推荐的首选治疗:得理多(卡马西平)50毫克至100毫克,每天晚上睡前服用。部分病人需要200毫克,如果有皮肤过敏等副作用,则需要换药。其他抗痫药物如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妥吡酯等也能获得满意疗效。

6、基因检测:

有患者需要明确诊断,基因检测的话,可以和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邮箱:rjsn.sjyc@qq.com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曹立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脑白质病、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等运动障碍,肌无力,肌萎缩。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