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痛风的预防与治疗:分型辨治,未病先防
2021年12月12日 【健康号】 王建明     阅读 8661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于痛风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常见诱因有了初步的了解。王建明教授在数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在本期的文章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王教授对于中药治疗和预防痛风的经验。
一、中医辩证论治
      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交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故治宜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清热活血。
      而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则应参照西医学对本病的分期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来施治。急则治标,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缓则治本,间歇期以健脾益肾为主;慢性关节炎期出现痛风反复发作,甚则关节变形,则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1.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湿热痹阻证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本期因感受潮湿,或饱餐饮酒等湿热之品,或在劳累、创伤或感染体虚情况下,外湿引动内湿,湿浊中阻,郁久化热,湿热搏结,流注关节,发为痛风。
症状:足趾、踝或腕、手指关节红肿热痛,局部灼热,痛不可触,昼轻夜重,或伴周身发热,烦渴汗出,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佐以健脾通络。
方药:四妙散加减。
苍术10g、白术10g、炒黄柏10g、生薏苡仁20g、炒薏苡仁20g、川牛膝10g、山慈菇20g、土茯苓20g、青风藤15g、忍冬藤25g、金银花30g、玄参10g、当归10g、泽泻15g。
加减:热毒盛者,加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年老体虚者,加川断15g、桑寄生20g。肿盛者,加萆薢20g。伴全身发热者,加青蒿10g。
2.痛风间歇发作期———从“脾肾”论治
      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本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患者仅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增高。患者多因嗜食肥甘厚味过量,或作息失常,久之损伤脾肾,脾之运化、转输及肾之蒸化开阖功能障碍,不能胜任升清降浊之职,湿浊滞留。或遇饮食、劳倦诱发,湿浊从热化,湿热博结,流窜于筋骨,注于关节,又会导致关节炎复发。
症状:间歇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患者仅有血尿酸升高。
治法:健脾益肾,辅以利湿泄浊、活血通络。
方药:自拟方萆薢泄浊汤加减。
萆薢20g、苍术10g、白术10g、生薏苡仁20g、炒薏苡仁20g、威灵仙12g、川断15g、桑寄生20g、土茯苓20g、泽泻20g、桃仁10g、红花10g、淮山药10g。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
      本期患者病程缠绵反复,肿痛时有发作,不能自行缓解。患者肝肾亏虚,体内湿邪、痰浊、瘀血胶着,阻滞经络、筋骨、关节,造成关节疼痛或肿胀,甚则形成痛风石,出现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症状:关节疼痛,或肿胀,僵硬,活动受限,跖趾、踝、腕、手指、肘、耳廓等处可见痛风石,舌质暗或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沉细涩。
治法:补益肝肾、化痰软坚、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独活10g、桑寄生20g、怀牛膝12g、川续断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0g、炒杜仲2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0g、威灵仙12g、青风藤15g、浙贝母10g、穿山甲9g、炒薏苡仁20g、苍术10g、白术10g。
加减:活动障碍者,可加伸筋草20g、络石藤30g、鸡血藤30g。痛风石形成,加用金钱草30g、鸡内金15g、山慈菇20g等祛痰软坚、散结通络之品。血尿酸高者,加萆薢20g。
二、预防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的防治
1、食饮有节,谨和五味
      饮食要有规律,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不宜偏食,应做到饮食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痹论》中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饮食不节,日久可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阻气滞,进而影响气血流畅,成为诱发和加重痛风的因素。节制饮食,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在痛风的防治上十分重要。痛风的防与治均应注意谨和五味、平衡膳食、食不偏嗜。
2、调畅情志,安神定志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可见,七情失调可影响到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痛风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七情失调、情志刺激不仅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也是加重痛风的重要条件,故保持乐观的情绪,调和情志,对痛风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过度、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因而患者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本神篇》亦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起居,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强调应保持精神内守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脏腑气血调和,阴平阳秘,正气充实,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3、合理锻炼,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体质不同。对某种疾病或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也不同。《灵枢五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异,善病痹,形怯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痛多痰火,肿多风湿”。《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久病、老年体虚,肝肾不足则肢体筋脉失养。以上都说明痛风的发生与体质有关,“粗理而肉不坚者"是痛风的易感人群,正气不足是引发痛风的内在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肥胖者易得痛风,因此控制体重、减轻肥胖是防治痛风的有效措施。适度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气血流通、强筋壮骨、增强体质,防止痛风的发生。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对痛风患者来说,既可调整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忧伤、恐惧等情绪,又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痛风复发或加重,还能锻炼肌肉、骨骼、关节,有利于痛风的治疗和康复。

药膳调养——山莲薏米粥
原料:山药、莲子各20克,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粳米、薏苡仁淘洗干净与山药、莲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炖1小时。
功效:山药甘、平,归肺、脾、肾经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可补脾止泻,益肾固精。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粳米甘、平,可健脾益气,顾护脾胃。此粥适用于脾虚湿阻型痛风患者的疾病预防。

参考文献:
[1]王建明.中医话“痛风”[J].中老年保健,2020(10):16-20.
[2]王建明,张艳珍,阎小萍.结合西医分期,分型辨治痛风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2,5(04):307-309.
[3]王建明,张艳珍,张英泽,阎小萍.从“虚、浊、热、瘀”辨证痛风浅谈[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06):376-378.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注:具体中药治疗请遵医嘱。本文仅用于医学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