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该给予怎样的爱?
2017年06月07日 【健康号】 杨海龙     阅读 10514

单亲家庭的孩子
    如今,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值得我们关注。临床咨询中很多来访者的问题都与其不完整的家庭及其创伤经历显著相关。那么,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我们该给予什么样的爱呢?
我们还是从下面的案例说起。
案例:初一的学生小玉(化名),因为“情绪低、厌学,人际关系敏感”前来咨询,以下摘自我和小玉的对话。
医生:小玉,你好!今天是妈妈让你来的,还是你自己希望来和医生聊聊?
小玉:我感觉我需要医生的帮助,我已经没法学习了,我也没法跟同学很好的相处,总感觉同学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觉得我什么都不如别人…...
医生:能和我说说你的心情吗?
小玉:我总是开心不起来,我觉得什么我都没有兴趣,我有时候也睡不着,前几天我心情不好,不想去学校,我妈妈让我去学校,我把一盒感冒药都吃完了。所以今天我妈妈就带我来看你了。
……
医生:感觉到你一直生活的不是很开心,人际关系也一直不是很好。能告诉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可以具体和我说说这些感觉吗?
小玉:我觉得从小学我就感觉一直不开心,没法和同学、老师相处,我经常和我妈妈说,我妈妈总是说这些无法改变,只能自己去适应,每次这样我都觉得特别痛苦,我害怕去学校,我害怕和同学相处,我也渐渐的不愿意和妈妈说这些了。
医生:看起来你和你妈妈似乎沟通少一些,能和我说你的家庭吗?爸爸妈妈关系如何?他们谁和你接触多一些?

小玉:我一岁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我对爸爸没什么印象,一年就见到一次。妈妈的情绪也很不好,常常听妈妈说爸爸的不是。妈妈总是不理解我,我想和她说说我的想法时,她总是告诉我她很难理解我,总是告诉我要学会接受现实,她也经常容易发脾气,我们很难沟通……

“寄居蟹和螺丝”

谈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了小玉的基本状况: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和妈妈生活,逐渐出现了抑郁的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障碍,最终导致了学习以及社会适应的障碍。

这个案例让我联想到“寄居蟹和螺丝”的故事。案例中的母亲好比“螺丝”,而女儿类似“寄居蟹”,她们两者相互依存,离开寄居蟹(母亲)后螺丝(女儿)丧失了价值,离开螺丝(母亲)寄居蟹(女儿)总是体会到不安全感,无处寄存,最终寄居蟹(女儿)的成长总是局限于螺丝(母亲)给予空间的大小,母亲覆盖着女儿,同时也依赖着女儿,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感知和情绪传输给女儿,潜移默化中她们的家庭界限模糊不清,最终孩子变成了问题的表现者,其实体现的是整个家庭的功能障碍。
那么,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教育和沟通中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障碍发展的可能呢?
这一切的改变,沟通才是关键。
    新生儿在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处于平衡的状态,并具备发展的潜能,他们会尝试通过各种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遵循快乐原则;随着自身的逐渐成长,慢慢的会在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的沟通中,发展出自我价值感。而这一切自始至终会一直影响着每个个体的认知行为模式以及适应和发展。
    沟通常常被定义为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所作出的内部和外部反应。沟通方式的意义往往体现在辨别内部和外部加工过程、如何掌控现实世界以及怎么样定义自身价值等很多的的方面。
    但是当我们沟通呈现出不一致(例如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相互矛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产生怀疑,同时又迫使自己在两类信息中做出选择,如此沟通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的思维认知便逐渐出现,影响每个个体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同。

    回到我们案例中的母女,在成长中缺乏了父亲的角色,小玉总是在与母亲的沟通教育中发展自我。母亲说小玉在三、四年时就常常回来和自己说同学不理自己,自己不开心,不想上学,母亲总是表现出关心的态度并告诉她这是现实环境,无法改变,需要自己去适应。此时的小玉体会到的就是不一致的沟通,妈妈的情感和言语体现了不一致,让她变得迟疑和敏感,长此以往的沟通导致了小玉进入初中后适应的障碍和抑郁的出现。如果,母亲可以多一些对小玉的情感认同和支持,一起试着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尝试,甚至是多一些人际发展的陪伴和鼓励再交往……结果也许会有所不同。


建立表里一致的沟通
    因此,我们在家庭的沟通中需要学会建立表里一致的沟通。


    对于单亲家庭,孩子较长时间会只和父亲或母亲其中一个角色生活,孩子往往需要模仿同性的父母来发展自我、认同自我,同时也需要在与异性父母的沟通中异化自我,建立自我中异性化的成分。在成长中,孩子也常常会体会到家庭的不完整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因此,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需要建立表里一致的沟通,需要关注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以下几点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仅供参考):
1,在选择离婚前,先思考一下目前问题的解决是否通过离婚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会对孩子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2,当做出离婚决定的时候,是否有问过已经具有自我判别意识的孩子的想法以及接纳的程度?
3,离婚后,怎样才能让孩子懂得离婚只是父母婚姻关系的解除,而自己仍然是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如何才能将这样的信息投射给孩子?
4,用怎么样的行为才能将以上的信息表达的更加清晰和完整?
5,单亲家庭的沟通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去过度覆盖孩子,不将自身对感情中创伤中负性情绪带到孩子的教育沟通中来?
6,怎样的沟通才能给孩子充分的的发展空间?才能给孩子提供必需的支持和认同?
这些都是在单亲家庭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三思而后行、认同与支持并行、行为澄清事实、多一些共情和关注,少一些指责和否定、责任与情感给予并存以及表里一致的沟通。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杨海龙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医学心理科,心理科,...
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年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病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