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夏季节养护脾胃的重要性
2020年08月06日 【健康号】 董宏生     阅读 9143

不同于我们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而其中的长夏指的就是农历六月。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在五气属湿。因此,长夏养生,首先就得护好脾胃。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董宏生


“长夏”为何要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长夏季节在脏为脾,五行属土。脾脏的特点是“喜燥而恶湿”。长夏是湿热多雨季节,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湿气通于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所以长夏是脾脏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一年四季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什么是脾?

西医脾:在西医中脾只是作为*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占有全身的1/4的淋巴组织,脾脏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以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同时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由此看见脾对人体的重要性。

中医的“脾”指的是身体器官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脏病要从脾胃治。从中医角度来说,脾统血,心主血,心的血脉需要脾胃化生的气血来不断的濡养,如果失去脾胃气血的营养,人就会出现失眠、心悸、六神无主等症状。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心率失常80%都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化生气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千古名言,流传至今日。常有患者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治肠胃的药也不管用。其实,这一般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与肺就像一对母子。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中医治疗方法常用培土生金,脾胃功能差的人,会感觉乏力,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


脾虚往往肾也虚。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但先天之本,需要后天之本源源不断的供给,才能够使肾气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宫寒不孕、腰膝酸软、面色发灰黑、发质差。


脾虚有哪些表现?

1. 脾虚会肥胖

现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但是很多很会出现越减越肥,而且刚到夏季还没开始减肥就发胖了,这些其实都是脾虚造的。首先,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的能力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脏负担,人会因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其次,脾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腹部就会出现“游泳圈”,突然发现自己肚子上揉越来越多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2. 脾虚成为“黄脸婆”

脾虚不仅仅会导致肥胖,也会有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脾主肌肉,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脸上多有黄褐斑。往往这一类人不能负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

3. 脾虚怕冷又怕热

脾虚的人怕冷,又怕热。因为阳气不足导致气不足,所以怕热,动不动就容易出汗。阳气不足,又不耐凉,所以也怕冷。例如很多产后的宝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4. 脾虚拉肚子、月经量多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安正常的血管运行,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长夏”如何养脾?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再加上长夏季节,天气闷热潮湿,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饮食宜定时、规律,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给予调理。脾胃虚弱的人可用茯苓、荷叶、薏米、大枣、山楂等具有健脾、醒脾、消食、利湿的药食同源的食材制作药膳。特别在长夏之际,不建议大量吃冷饮,容易伤脾胃阳气。

长夏既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间,也是患病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借助长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时期,积极预防和医治顽固疾病,由于阳气不足或者气滞血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都可以在长夏节气调理治疗。


【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董宏生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风湿免疫科,风湿科
治疗痛风,产后风湿,亚健康、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斯蒂尔病、骨关节炎等疾病。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