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疗愈自己,疗愈家庭关系
2021年07月01日 【健康号】 王继堃     阅读 7897

家庭关系

  为人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生而为人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我们会

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无意识的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有时也会唤起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原始的焦虑,和最深层的恐惧而不自知。


因此,在有的心理咨询师的训练过程中,设置有“婴儿观察”的项目。咨询师作为一个观察者,来观察刚出生婴儿与母亲,以及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不等。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既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觉察自己反移情(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唤醒的所有感受和体验)的体验者。


一般来说,我们基本记不住自己三岁以前发生的具体事件。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三岁之前没有记忆,而是在这个阶段,能够有言语性记忆功能的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善。可是这个阶段的记忆,通常以情绪性记忆的方式,储存在我们大脑的杏仁核里。所谓的情绪性记忆,指的是三岁之前我们所体验到的情绪性的记忆,比如说悲伤、喜悦、焦虑、害怕、恐惧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有四岁大的女儿的母亲,当听到女儿哭闹的声音的时候,自己立刻也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当女儿觉察到母亲的烦躁情绪,可能会感到害怕,于是更加大声的哭泣。母亲听到女儿更加大声的哭泣,烦躁不安的情绪可能更加激烈,进而可能会产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不知道怎么样安抚女儿的情绪,对自己产生责备、内疚的心理;也有可能在烦躁的情况下,大声的责备女儿,觉得是女儿不乖,或者无理取闹,等等。而女儿接下来可能更加的哭闹和害怕。于是母女之间的互动渐渐变得升级,形成一种对称型冲突的互动模式,而一发不可收拾。当这次冲突结束以后,母亲可能会自责、内疚,可能会困惑,自己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控制不住自己,对女儿发脾气。


在婚姻关系中,作为母亲的另一个身份是妻子。当妻子与丈夫之间互动的时候,妻子在教养孩子方面出现各种很复杂的情绪的时候,可能会转向求助丈夫。而丈夫如果回应妻子的方式,是直接针对如何教养孩子这件事情给予回应的时候,可能会激发妻子强烈的愤怒。因为妻子可能需要的是,丈夫可以聆听自己各种受挫,以及愤怒、自责等情绪,并不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妻子如果感受不到丈夫对于自己情绪的接纳和理解的时候,可能会变得更加愤怒,因此也可能会升级为夫妻之间的不断加剧的冲突(对称型升级)。


母亲与女儿的互动模式,妻子与丈夫的互动模式,如果回过头去看妻子自己从小成长的经历。也许当这个母亲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她的父母没有能够给到她,对于她的各种情绪的理解和接纳。心理学上称之为“不调谐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你想要的是苹果,可是我觉得香蕉好,我一定要给你香蕉。并且我觉得苹果不重要”。当作为儿童的母亲,在童年时期自己的情感需要,没有能够得到父母以及主要养育者的看到、理解和支持的时候,情绪性的记忆可能是愤怒、伤心和委屈等。这些情绪储存在杏仁核中,当这个儿童成为妻子时,在丈夫那里得不到“调谐的互动关系”时,就好像触动了心理上的开关一样,童年时得不到“调谐关系”的情绪性记忆,包括愤怒、委屈、伤心等,立刻开启了记忆的闸门,而很多时候,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发脾气。当这位妻子成为母亲的时候,看到自己孩子的苦闹,安慰无效,或者不知道怎么安慰的时候,也立刻触发了童年时得不到“调谐关系”的情绪性记忆,包括愤怒、委屈、伤心等,立刻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如果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长期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在下一代的成长过程中,重现类似的模式。在家庭治疗的理论中,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之为家庭模式的代际传递。


那么,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作为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呈现类似的模式的时候,可以怎么办呢?

为人父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课之一。我们自己,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觉察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觉察我们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先把最近一次和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的具体过程写下来。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每个人说了什么话,出现了怎样的情绪,内在的想法是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觉察我们和配偶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把最近一次和配偶之间发生的冲突的具体过程写下来。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每个人说了什么话,出现了怎样的情绪,内在的想法是什么。

最后,我们需要觉察我们和自己父母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把最近一次和父或母之间发生的冲突的具体过程写下来。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每个人说了什么话,出现了怎样的情绪,内在的想法是什么。

写完之后,看一看,有没有什么联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现在的冲突模式,去看到过去的冲突模式。

转化阶段

从冲突模式中,去看到在互动中,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和配偶去做沟通,双方共同成长、经营关系。和父母可以做一些沟通,用平静的语气去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讲出自己的期待。如果父母能够有所改变当然很好;如果没有,我们需要去放下一下内心对于“完美父母”的期待,承认我们的父母,他们就是这样,他们也许已经做到了他们做能做的。而接下来的生活,我们作为自己生命的专家和主人,可以去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主动的改变。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王继堃
主治医师
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
心理科
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成年人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婚姻、家庭和情感困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