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对孩子进行惩罚有用吗
2019年08月23日 【健康号】 任婉文     阅读 8146

#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 #沟通#

年轻的妈妈轻轻拍着3岁孩子的手心,很生气的说,“你再不听话,就给你这些玩具都扔掉!”,孩子呜呜呜地哭。

7岁的孩子被拉到一个小房间里,“你在里面不要出来了,这么点作业写半天怎么就写不完!”

12岁的孩子,“今天晚饭没得吃了,在学校不知道干什么,考试考到倒数,不知道你怎么做到的!”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全世界的父母好像都非常善于使用威胁,恐吓,惩罚,来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并且,这种方法似乎不用学习,天然就会。

中过有古话,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的善良禀性的保持,是因为教育。

中国古代有各种酷刑,凌迟,活埋,绞刑,等等,有些甚至沿用千年。

实际上,从人类行为的演化来看,惩罚正是建立合作的基础,它让人带着一定的成本去和他人建立合作,这使得人类可以在大规模群体中与非亲属成员进行合作。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惩罚与制约的世界。

当看到孩子又惹自己生气,情不自禁抡起手掌时,可否想过,这是认为对于孩子有帮助的一种方式,还是只是血液里流淌几千年的一种原始反应?

当孩子回家太晚,不让他吃晚饭,可否想过,这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

抑或,这些举动,只是缓解家长的挫败与无助感,实现一种虚幻的对孩子的控制感?

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惩罚用在孩子身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孩子缺乏完整的认知,不知道惩罚针对的是什么。

人有情感需求,在家庭关系中,惩罚发生时,首先体会到的情感是什么?“妈妈不爱我”“他都不愿意理解我的真实情况”“我觉得好委屈”“我恨爸爸”“凭什么这么对我,下次我要对抗到底”

体会到不爱之后,孩子就像一只缺乏保护的小猫,他出去之后,对于他的同伴关系,学习,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或者,他会努力学习对抗。

当受到惩罚时,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应对恐惧或者报复上,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又或者,“反正我已经付出了代价,算是清掉了,就不用对过去的行为再思考。”

孩子开始变得恐惧,紧张,封闭,在父母面前更不愿意表达,关系进入恶性循环,人格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有个女孩子,现在已经30岁了,好几年没有回过家。她说,每当回家看到她爸爸,就会想起小时候被他吊起来打的场景,感觉自己卑微到低贱,实在不想回想到那些情景。虽然他们是为了她好,但是感觉不到爱。家像是冰冷的地狱。她说,虽然我理智上理解他们,但是我没有办法摆脱我的情感,他们挥之不去地伴随我。

充满情绪的事件会带来更深更持久的记忆,更不容易抹去。这些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

很多家长说,我小时候我爸也打我骂我,我怎么就没事,现在小孩怎么说一下就不行了?

有家长说,我妈以前也没关心我,我们不是都这么长大过来了,现在小孩怎么说我不理解她,要死要活的?

其实时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中国经历历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加之东方文化整体思维的影响,个人的自我意识很弱。2000年之后,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全世界文化发生深度渗透影响,中国出现了群体性的个体意识的觉醒。这一代人面对权威的方式,势必更多的愤怒,反抗,或是回避,而不是顺从。

家庭的模式在发生变化,人员流动的增加,工作城市的变动,家庭成员的分离,家庭规模的缩小,大家庭的减少,许多变化减弱了家庭为孩子提供时间和资源的能力。

在物质越来越容易被满足的时代,孩子精神需求进一步增加,表达方式也更加直接。很多孩子说,“虽然爸爸妈妈在物质给了我最好的,但我真的希望他们理解我,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或许要使用一种民主的平等的方式,在家庭中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关系。

如何使用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再单独论述。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任婉文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专...
各类心理问题、学业压力、强迫性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躯体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家庭婚...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